名醫曝「張上淳救到底」後果!坦言:每個DNR都是艱難的決定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致死率高於全球平均值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提到,約2成死亡個案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但有相當比例「其實救得回來」。一席話挨轟是打擊家屬,就有醫師吐露所謂「救到底」後果直言「每個DNR都不是容易的決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臉書提到,如果這些病人都盡力插管急救到底,也許有一定比例是能救得回來沒錯,但年紀大又合併多重慢性疾病,救回後不太可能沒有後遺症,「原本可以自行活動的可能就變成需要臥牀,原本就臥牀的可能需要氣切,無法脫離呼吸器,或剩餘的人生只無意識地在牀上度過。」

陳昶宇表示,對於每個確診染疫住院長者,醫師都會盡量評估設想,怎樣的治療模式對他們的預後及未來生活品質最好;同時,也會跟家屬解釋,若真的需要急救後的預後,能救回的比例及可能的後遺症,「有的是長輩自行表達意願,也有不少家屬不願長輩持續受苦,因而簽下DNR放棄急救。」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圖/指揮中心)

而每個DNR都牽涉到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的複雜情緒,並非容易的決定;重點是,不是簽了DNR後,就什麼都不做了。陳昶宇透露,「醫師還是會判斷是否爲疾病末期,如果覺得救了之後有機會復原,都還是會盡力急救治療,就算真的符合不急救條件大家仍用盡一切手段救治,病人真的治療無效往生,也都會非常難過。」

不過,他也想幫張上淳教授說話,「老師說DNR放棄急救有一部分救得回來,其實是在解釋之前外界批評死亡率過高這部分,表示這波疫情突然爆發後,確診染疫族羣年齡偏高,很多都是合併多重慢性疾病,有的甚至合併癌症,因此家屬不願意病人受苦,所以簽署了DNR放棄急救。」

最後,陳昶宇感性直呼,「外界看到的死亡率都只是數字,每個冷冰冰數字的背後,其實都是複雜且充滿情感的真實事件,在做出任何評論時候,還請想想每個DNR放棄急救,都是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共同討論之後,所下的一個非常不容易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