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文旅新爆點:銀髮一族 正在朝氣蓬勃地遊學
“我們和普通的旅遊團不一樣,我們是游到哪裡,就學到哪裡,還要演到哪裡。”合肥老年大學聲樂班學員彭芬(化名)說。
彭芬今年55歲,前幾天她和同學們到巢湖邊遊學,他們遊覽了湖邊美景,參觀了渡江戰役紀念館後,就在紀念館廣場上開展現場教學,陣陣歌聲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
遊學已成彭芬在老年大學學習時的常態,老師同學們常常相約到周邊社區、景點、博物館等地學習,寓教於遊。
銀髮遊學還有長途遊。75歲的玉珍(化名)參加了某平臺組織的五天四夜的北京線下游學營,“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是旅遊,但實際體驗下來遊學和旅遊完全不同,充滿意外之喜”。
近年來,“遊學養”這種伴隨老年大學發展而衍生出的老年教育新模式,以“遊”爲實現載體、“學”爲文化傳承、“養”爲享老過程,逐漸成爲老年人追求的新風尚。
“銀髮遊學促進了老年消費,提高老年人消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老年人的社會價值。”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說。
銀髮遊學有其自身特點
“上車睡覺,下車睡覺,回家啥都不知道。”這是玉珍眼裡的固有旅遊印象,但遊學給了她不一樣的體驗。
五天四夜的北京線下游學營,她打卡了天安門廣場、天壇等景點,還有充足的時間在遊學基地和戶外景區進行學習。
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遊學營舉辦了一場鋼琴戶外音樂會,老師和學員們共同演奏,情不自禁地合唱多曲。
“我是帶着問題來的,日常在線學習時,有一段彈琴的節奏總是掌握不好,現在見到了遊學營的鋼琴老師,她點撥後我馬上就明白了。”玉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洪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銀髮遊學是“老年人旅遊+文化學習”的新模式,將旅遊和文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老年人體驗到一種不一樣的集體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隨着經濟的發展,老年人消費結構已經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閒型轉變,”洪濤說,“酒店、景區等旅遊場所積極增加適老化設施,爲老年人的便利出遊奠定了重要基礎,銀髮遊學得以快速發展。”
彭芬計劃在8月參加一次長途遊學,目的地是木蘭圍場和避暑山莊,爲期八天。“這不僅是一次避暑出遊,也是一次歷史文化知識之旅。”她說。
這是一套系統的遊學課程,包括行前學、行中學、行後學三大模塊。目前,彭芬是在老年大學教室裡聽專題講座,由老師介紹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的歷史、文化、線路等。遊學歸來後,學員們將提交遊記,互相交流彼此的感受和心得。
行中學是遊學的主要環節。彭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老年大學爲此次行程配備了多名講師,包括歷史講師、文學講師、導遊等。
銀髮遊學有其自身特點,不僅不同於老年人旅遊,也不同於青少年遊學。
首先,“每天5000步幾乎是我行動的上限。”彭芬說。老年人受身體狀況所限,運動量不能過大,因此,日程安排不能過滿,遊學節奏可以適當拖長,比青少年遊學團時間更長。
其次,“我聽說過別的老年人在草原越野車深度遊時扭傷了腳,造成了骨裂。”彭芬說。老年人容易出現突發狀況,對急救、保險等安全需求更高。
從課程設計和旅遊路線方面來講,需要增加選擇性,讓學員根據自身愛好和條件自主選擇。比如,彭芬參加過一次武夷山遊學,由於天遊峰頗爲陡峭,所以組織方提供了兩條路線,沒有體力攀登天遊峰的學員,可以選擇平緩的大紅袍母株參觀路線。
市場主體日益多元
雖然興起時間不長,但銀髮遊學天然就是開展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
2020年9月24日,教育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600號提案答覆的函》中介紹,以“康養學遊”的創新理念引領新型老年大學建設發展。指導國家開放大學融合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產業資源,規劃建設老年教育示範基地,努力打造示範性、標準化的教育養老綜合體。
這封函中還介紹,以“慢遊、樂學、靜居”爲主體理念,提高文化教育養老服務水平。推動國家開放大學與旅遊服務機構合作,設計旅遊專屬路線與服務模式,結合地域文化、人文歷史、藝術體驗交流、健康養生常識等文化教育資源,在文教旅行中培養老年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東部某市老年大學教研室負責人陳晨介紹,她所在的老年大學推出了教學班、遊學班兩種教學形式。遊學班的遊學課時不低於總課時的50%,遊學形式包括觀展、採風、寫生、展示等,讓學員走出課堂,在公園、博物館、名勝古蹟、舞臺等場景實踐所學知識。
銀髮遊學日漸受到政策重視和市場歡迎。2016年,國辦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豐富老年教育內容和形式,引導開展讀書、講座、參觀、展演、遊學、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遊學作爲老年教育活動被國家政策正式提出。
今年1月,國辦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強調大力發展銀髮經濟,着力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隨着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銀髮族正逐漸壯大,文旅市場規模達萬億元。騰訊發佈的《2024中老年“教育+”增長藍皮書》顯示,2023年到2035年,老年興趣適齡人口規模將由近3億增長到4億。
洪濤認爲,到2050年,銀髮經濟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萬億元。同時滿足該人羣“追尋自我價值”和“情感拓展需求”兩個維度的文旅業擁有做大產業增量的好時機。
開展銀髮遊學的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國家老年大學以“看江山”爲主題,設計了“看三峽”“看安徽”“看廣西”“看福建”“看湖南”等多個具體的遊學項目,獲得了較高的課程復購率。
新東方文旅將老年人作爲重要的目標用戶,其文旅線路以文化體驗爲主線,串聯起衆多景點。在觀光遊覽之外,還包含了篆刻、書法、禪修等體驗項目。
千尺學堂等在線老年教育平臺開展銀髮遊學,是出於響應學員的需求。這些平臺的學員以中高收入人羣爲主,對生活和學習品質的要求較高。線上的站樁、鋼琴、書法、八段錦等興趣課程與線下游學相結合,可以爲學員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
對於新型老年消費平臺來說,遊學等老年教育服務能積累規模可觀的高淨值用戶,圍繞這些用戶可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比如銷售保健食品、生活用品等。
克服老年旅遊市場亂象
雖然發展前景廣闊,但銀髮遊學作爲一個新生事物,仍需破解痛點才能快速發展。
“老年旅遊市場亂象較多,比如以低價名義吸引遊客但名不副實,強制消費等。”洪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他認爲,要克服這些痛點,應該避免出現銀髮遊學的低價競爭,引導銀髮遊學規範發展。
“遊而不學”的弊端在銀髮遊學領域同樣存在。“我們也想系統化地設計遊學課程,但老年大學教研室很多教研員都不是教育專業出身,沒有能力做這個事情,現在就是怎麼讓大家高興就怎麼來。”陳晨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2023年,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發布《中國老年大學(學校)“遊學養”建設與評價規範》,指導規範老年大學開展“遊學養”工作,設計了旅遊產品、教學、康養3個一級指標,以及旅遊景點和活動安排、教學內容、場所設置和功能等20個二級指標。
缺乏專業的遊學導師是制約銀髮遊學課程建設的關鍵。“遊學導師應具備專項資質、課程實施能力、安全與應急處理能力等,是集教師、導遊、安全員、心理師於一身的複合型人才。現實中,由於這類人才嚴重匱乏,只能由老年大學教師和導遊合作負擔相關工作。”陳晨說。
“遊學導師是銀髮遊學發展的核心要素,國家應該對銀髮遊學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抓緊培養遊學導師隊伍,推動老年消費可持續發展。”洪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