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這十年】審計老楊

審計老楊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張強

老楊是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內部審計部門的元老,自1997年從事內部審計工作開始,至今已整整25年,由一名普通審計員到審計處副處長、正處級職員,他的名子叫楊子彥,但同事們都習慣稱他——審計老楊。我常想,在一個單位連續從事內部審計工作這麼久的人,在全省會不會是絕無僅有呢?在全國可能也爲數不多吧?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我國內部審計改革創新發展、砥礪奮進的十年,也是我院內部審計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的十年,老楊是這十年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更是強有力的踐行者。

這十年,單位內部審計人員增多了,老楊的工作卻更繁忙了。在黨和國家“實行審計全覆蓋,做到應審盡審”的方針指導下,內部審計的範圍更廣了,審計項目也更多了。老楊分管審計業務工作,但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在統籌安排審計業務工作的同時,每年都親自主審項目,和大家一起衝在審計第一線。從財政科技項目經費、橫向課題經費抽查審計,到下屬研究所全面財務收支審計;從內設機構主要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到院屬企業和國有資本、國有資產審計;從傳統審計,到探索內部控制審計、風險審計和績效審計,他都要一一把關。實驗樓裡、工程現場留有他的身影,實驗站的玉米地、水稻田印着他的足跡,就像他常說的那樣,審計人員就是要做到“腦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這十年,內部審計工作邁進了新時代、開啓了新徵程。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使內部審計在單位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審計職能拓展了,獨立性和權威性也增強了,這讓老楊充滿了榮譽感、自豪感,同時也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他堅持原則敢於碰硬,直面問題勇於擔當,遇到任何問題和疑點都會審實、審透、正本清源,高質高效完成每一個審計項目;他工作態度嚴謹,客觀公正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時刻牢記總書記“讓經費爲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爲經費服務”的囑託,注重保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他多次爲科研及管理人員開展培訓講座,從審計視角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釋法解義,分析產生的原因,並提出整改措施;他的電話成爲諮詢熱線,隨時爲科技人員就經費使用中遇到的問題與相關規定答疑解惑。“治已病、防未病”,在老楊與審計部門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人員“守紅線、防風險”意識普遍增強,審計工作質量和效能顯著提升,全院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審計文化氛圍。

這十年,老楊不斷探索農業科研單位內部審計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國家陸續出臺的幾十項科技項目資金管理和“放、管、服”改革的政策文件,他都會第一時間學習研究,及時運用到審計實踐中去;及時組織制定、修訂《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經費審計實施辦法》等8項內部審計制度,使內部審計規章制度體系跟上新時代,符合新要求;樹立大數據理念,運用大數據思維,結合財務軟件系統,嘗試大數據審計思路和方法,對重點業務或有疑點的事項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揭示問題,使審計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緊盯風險點,注重預先防範和化解風險,針對科研副產品管理、科研勞務費管理等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提出20餘項管理建議,充分發揮審計“保健醫”的作用;發揮審計優勢服務科研中心工作,爲“東北中晚熟大豆雜交種優勢利用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創新”等國家級項目財務驗收提供預驗收服務,爲科研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審計支撐。

這十年,老楊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一如既往的默默耕耘,收穫了累累果實。先後多次被評爲吉林省內部審計先進個人,院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撰寫的論文獲得吉林省內部審計協會理論研討活動優秀論文一等獎2篇、二等獎2篇,獲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理論研討活動優秀論文提名2篇。老楊參與報送的單位材料入選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18年“審計報告質量提升優秀成果”、2019年“內部審計結果運用典型經驗”,獲得吉林省審計廳2020年“全省優秀內部審計項目”獎;他所在集體連續榮獲2014—2016年度和2017—2019年度“吉林省內部審計先進集體”稱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平凡決不意味着平庸和無所作爲”的深刻內涵。

無論是榮譽和鮮花,還是艱辛與坎坷,老楊始終對審計抱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這種情懷是25個風雨春秋的默默堅守,是25個酷暑嚴冬的初心不改;這種情懷陪他走過無數個日月星辰,也伴他迎來一個又一個陽光朝霞;這種情懷,給一疊疊呆板的賬本賦予了靈性,讓一組組枯燥的數字化作美妙音符;這種情懷感染着新一代審計人以審計職業爲榮、以審計事業爲傲,激勵着他們對這一神聖職業許下莊嚴承諾。這就是審計老楊,我們內部審計團隊的優秀代表,也是我們內部審計大家庭的一個縮影。他用一步一個腳印,踏實丈量着自己的審計人生,詮釋了一名審計工作者對職業的敬仰、對事業的追求、對職責的堅守,以及對事業的忠誠。

作者:張強

單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編輯:孫哲

目前130000+人已關注我們,您還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