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交通有解?北捷東環段5站在內科 2站受限法規恐受阻
臺北捷運東環段2024年12月23日開工,都審會日前審議Y30至Y35共6站捷運出口,其中牽涉都市計劃法硬性規定,法令尚無法突破,須待研議。(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將邁入「臺北捷運6線動工2.0計劃」,環狀線東環段首個區段標上月開工,過去內湖交通一直爲人詬病,此次站點設置有5站位於內科,對於未來紓解通勤人口有極大幫助。其他設置站點包括萬豪酒店、大港墘公園、臺北時代廣場、內湖污水廠周遭。但其中Y30、Y35站牽涉都市計劃法的硬性規定,法令尚無法突破,須繼續研議。
東環段全長約13.25公里,起點在環狀線北環段「劍南路站」後尾軌,行經敬業三路、樂羣二路、濱江國中、瑞光路、舊宗路、新湖一路、潭美國小等,終站銜接環狀線南環段動物園站。Y30站出入口分別在萬豪酒店、臺北時代廣場、濱江國中,Y31站爲洲子2號公園,Y32站在瑞光路大港墘公園,Y33站爲瑞光公園、鄰近瑞光社宅,Y34站內湖污水廠對面、近內湖特斯拉體驗中心,Y35站在緯創公司、潭美國小、鄰近行善社宅。
Y30、32、33、35站出入口、捷運機電設施目前階不符合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如基地退縮3.64公尺無遮檐人行道範圍內,應留設至少2.5公尺人行淨寬、校園退縮不足、人車未分道等不符TOD原則。
申設單位表示,站位退縮不足與地下結構有關,位置都在都市計劃準則的退縮範圍內,但車站與整體結構有關,若需再退縮實則困難,希望可放寬都計準則。都發局迴應,Y30、Y35站在都計準則爲硬性規定內,並非都審可突破,需在都市計劃去做變更,時間會拉長,變數也比較大。
另外討論項目也包括人車動線、無障礙坡道設施、防洪措施、環保植樹等多項問題。都市委員分別表示,意見捷運站多無考慮接駁,捷運站周圍多畫紅線,身障者、年長者都須步行一段路才能搭乘計程車或家人接送,應學習國外設計預留空間,或實施科技執法。
除了無障礙專用坡道外,在搭乘電梯、手扶梯前還有3階樓梯,臺灣人體型並不胖,只須保留60公分設置坡道,可造福無論長者或是拉行李箱者;也有委員建議站體附近避免種植板根樹種,造成樹根生長導致地板磚塊浮翹,人車經過易摔倒,且有落果致使地面髒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