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總是不想長大,怎麼回事?心理學有個詞叫:退行

我們經常說到成長,成長意味着各種能力的增加,以及人格的完善。但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在成長過程中,有時我們會進入與成長相反的方向;面對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緊張和不能處理的困惑和難題時,內心往往會不想長大,想追隨心中的孩童,隨心所欲地任性。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躲在小時候的自己的身後,享受着只屬於孩子的特權,受到更多的關注與照顧,從而期望獲得更多原諒和理解的機會。同時,這也是不敢面對問題和承擔後果的表現。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可以解釋這種狀態:退行。

“退行”的心理機制是想逃避現實尋找兒時被照顧的安全感

在精神分析領域,退行是一個核心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他在其著作《精神分析學導論》中,將退行定義爲一種在心理上退回到兒童時期的狀態。

在當代心理學中,它描述的是個體在面對壓力、焦慮或創傷時,心理狀態向早期發展階段迴歸的現象。這種迴歸並非簡單的倒退,而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防禦機制,幫助個體暫時逃避當前難以應對的現實,尋找更早時期的安全感和依賴感。

退行可以表現在多個層面,包括情感、行爲和思維上。人們因爲當下的某個事件激活了早年的分離創傷,爲了避免體會痛苦的感覺,或者渴望彌補當年缺失的部分,讓自己回到過去被問題困擾的階段,甚至退回到嬰兒期,想體會被照顧的感覺。

雖然退行通常被視爲一種不成熟或病態的反應,但也並非是幼稚的代名詞,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具有其積極的意義。

首先,退行可以作爲一種臨時的避難所,幫助個體在極端壓力下找到片刻的寧靜,避免心理崩潰。

其次,通過退行,個體有機會重新審視和處理未解決的早期心理衝突,爲最終的成長和自我整合提供機會。表面上看,他又回到了問題最初出現的那個階段,實質上,這正是一個重新理解並解決以往心理問題的機會。

精神分析師常常利用這一點,在治療中引導患者探索退行背後隱藏的情感和記憶,從而促進心理的成熟和健康。

退行的具體表現在人的不同時期各異

退行的原因和表現各形各異,人在不同年齡時期也有不同表現。

1.對兒童來說,退行很容易發生在弟弟妹妹的出生時。多爲年長兒童對弟弟妹妹的競爭嫉妒,主要表現爲過分依賴父母、過分與父母親暱,攻擊弟妹或者出現自殘等威脅性行爲等。其本質是怕失去父母對自己的寵愛和安全保護。比如已經能輕鬆控制排便的孩子可能在弟弟妹妹降生時故態復萌,出現尿牀。

2.對於青少年來說,退行有時會讓個體的一些自我功能停止發揮作用,以至於你無法識別出自己感受到的某些不愉快感。包括情緒和身體的抑制。

有些青少年在學校中上課故意睡覺,通過睡覺來逃避在學校的學習任務和責任,表現得像個嬰幼兒。

3.不苟言笑的成年人也在退行中。他們的人格較弱,撐不住成年人內心的需要和激情,也無法輕鬆應對外界環境,就只能用僵化的方式壓抑自己,以不變應萬變。

人類心理髮展並非是一條直線,總會有所波動,而且人類能力無論如何發展壯大,都會時常退守迴心中熟悉的場域,因此退行無論對於兒童還是成年人都很常見。

產生“退行”的原因有家庭氛圍和個人能力兩方面

人產生“退行”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原生家庭不夠和諧

原生家庭的喪親、父母之間的爭吵和暴力、離婚,或者一些突然人爲、非人爲的創傷性事件,都會給我們埋下一些創傷,這些無意識的傷害,會儲存在我們的心裡,當多年後,相似情境便會激活這種創傷。

2.自我功能的脆弱

早年糟糕、匱乏的養育環境,使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整合各種經驗,只能大量地運用原始的心理防禦機制,維持着基本的生存。

如果遭受了重大的人生危機,當前的行爲模式不足以應對的時候,就會發生退行。所以,一些看起來很正常的事件,他們可能都要很艱難地去維持、應付。如果有一天,應付的能量耗光,或是出現突發事件,就會出現退行的情況。

分享一個真實案例,來訪者小韓是一名15歲的初三男學生。自初二下學期開始在校內出現雙腿發軟的情況,後演變成頭暈,無法學習。當事人深受其苦,後回家休學養病,但各種方法使用後仍不見成效,已有半年。其家人一度認爲孩子腿軟、頭暈的症狀是孩子故意爲之,有表演成分,可卻不明白孩子成績一直相當優異爲什麼不願上學。

在後來的諮詢中,逐漸發現“醉翁之意不在酒”,找到了問題所在。小韓看上去成績是很好,但小韓小學時在村鎮小學就讀,班級人數較少,同時教育水平較差,小韓在村鎮連續六年都是第一。升入縣級初中後,成績下降到年級前十。小韓的父母雖然看上去沒有給孩子學習壓力,可從小就給小韓灌輸了這樣的觀點:你考第一很棒,只有考第一才能體現你的價值等。這導致小韓認爲如果自己不是第一就沒有意義。同時爲了保住第一的成績,他幾乎放棄了所有娛樂和人際交往,在除去成績的所有方面,幾乎都不擅長,甚至很差,他只能通過成績來找到自己的價值,他愈發依賴成績,加重成績排名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但這樣捨本逐末的錯誤觀念,會使他在成績不是第一時承受巨大的壓力。從而引發了退行,進行防禦,引起腿軟、頭疼等問題。

淺層邏輯是:只要身體不舒服就可以不去學校,不去學校就可以逃避考試,不考試就看不到自己的排名。

如果不糾正小韓的錯誤認知,那他的症狀也很難改善。在後來的諮詢中,我們不針對他的症狀,而是針對他的想法進行引導,同時讓父母配合,對他興趣愛好、體育活動等方面進行建設。

最終,小韓接受了自己成績可以不是第一,同時也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樂趣,最終迴歸了校園,症狀幾乎消失了。

應該積極面對“退行”

把它當成修復早年創傷的好機會

由於缺乏對退行過程的理解和認識,讓很多人錯失了在退行的過程中修復早年創傷的機會。所以,對退行過程有更多的認識,更有效地“使用”退行過程,對於人格發展和修復早年發展失敗是非常有意義的。

就像房子修到三樓發現地基還沒打牢,那就回過頭去,把地基打好了,再往上修纔會牢固,否則隨時有可能坍塌。

1.找到自己的恐懼

退行既然是一種防禦方式,就有其有利於自己的一方面,比如減輕焦慮恐懼,應付挫折,避免出現錯誤,喚醒未被滿足的需求等。

退行一旦發生,必然有一個直接原因。或是早先的創傷沒有處理,在遇到問題後被激活;或是遇到了困境,當下的狀況讓其無法面對,只能選擇逃避。所以當退行發生時,一定首先要找到引發退行的原因,再根據情況對症下藥,才能對情況有所幫助。

2.對原生家庭進行修復

孩子退行的時候父母不要害怕,這是一次重新養育他們的機會。這時候孩子的行爲看起來和年齡很不符合,我們作爲父母可以在那時候,好好地安撫他們,試着再愛一次,以更耐心更溫柔的方式。

我們要理解並尊重、包容他的退行。退行不是他故意而爲之,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是解決退行的前提條件。

3.進行專業心理諮詢

退行在心理諮詢和催眠治療中都是非常具有治療性意義。往往退行發生的時候,是過往問題的復現,這時對退行的治療就是對過往創傷的療愈。諮詢師會帶着自己的智慧去幫助來訪者探索他的世界,開啓他的智慧之門。

在心理諮詢中,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能夠尊重、信任來訪者的感受,允許、接納對方的退行。

外界總是苛求我們快速成爲一個剝離孩子氣的人,一個凡事不麻煩別人的人,一個沒有脆弱皮膚的強者。

但沒有盡情做過小孩的人,是沒有辦法成爲大人的。人的一生中,難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時代的表現以重溫舊夢獲取滿足的時候。只要無傷大雅,可以使用退行來進行心理調節。可是,假如一遇到困難就使用退行,用幼稚的方法應付困難,或利用自己的退行來獲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顧,以避免面對現實問題的痛苦,這就是心理問題。

理解退行,有助於我們更加寬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在壓力下的反應,在適當的支持和引導下,每個人都可以從退行的經歷中學習,最終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理解和成長。

文/齊嬌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石家莊悅享教育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