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QS2025排名這個榜單一無所知!

你以爲你每年關注QS這個榜單,其實你對榜單很多東西都知之甚少。很多學生是帶着偏見去看待這個榜單的,不管是否是利益相關者,要麼極其護短,要麼極力討伐,心懷敬畏的極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跳脫榜單外,冷眼旁觀。

說實話,對於QS這個商業化痕跡極重的榜單,很多學生其實的確不需要去參考的。但都被qs牽着鼻子走了。所以,今天我們聊下,qs這個榜單,你不知道的一些事。

一、QS這個榜單從不看碩士數據!

其實無論是QS還是TIMES,亦或是USNEWS這種榜單,或是一些英國本土的REF排名或衛報以及大學指南排名,這些榜單統計的都是本科的數據,和碩博一般都沒什麼關聯。

但出國留學的,基本都是碩博的學生多,本科佔比其實是很小一個比例。去留學的,尤其是qs前百的那些熱門學校的熱門專業,比如商科或傳媒這種,一年碩的中國學生含量可能在70%+。但本科而言,很多專業其實不到30%。甚至很多專業,一個班就幾個中國學生。完全不一樣的入讀比例,也完全不一樣的開始。

去英國讀一年碩的,能申到好學校的,往往本科不需要太好,成績只要能刷的足夠高,放棄專業,比如申泛商,或更下沉的專業,就有機會刷到qs前50這種。但本科你要去這種學校,你難度其實不比國內一些走高考路線去考211這種低的。尤其是本身能申到英國g5或王曼愛華線以上的。你基本至少a-level兩個A*一個A左右了。當然,冷門的專業門檻低點而已。好點的基本要兩門滿分,一門90+,而且還是全英文授課,你覺得門檻低嗎?即使滑落到qs50-100的學校,門檻依舊不低的。只是一年碩的門檻相對低而已。

澳洲的學校也一樣,你看澳洲的碩士門檻那麼低,看上去的確很水,但本科並不算低,門檻也有一定壁壘的。你想刷好學校也不輕鬆,你想從好學校畢業就更難點,你如果還想刷高分,尤其80往上達到honour條件就更難一些。

所以,本科和碩士其實是兩種留學途徑,人家榜單也主要針對本科的學生去統計所謂的就業數據啊,學術發表啊這些。但留學人羣裡面碩士的居多,事實上這個榜單跟你們真的沒啥關係,只是學校的廠牌和你有關係,你沾了學校廠牌的光而已。

二、QS發佈的問卷調查,並不是客觀的!

就如果你有幸被邀請參加qs排名榜單的審評問卷,你會發現,這個榜單其實主要是算平均分爲主的,並沒太多的技術含量的平均。

而受邀參加這個榜單問卷的人,基本都是發揮想象力就可以。不少都是僅僅花個幾分鐘就把問卷給做出來了。所以最終解釋權其實在編輯手裡。比如澳洲的學校,就會邀請澳洲本地人去打分。他們打分當然就可勁的給本地學校打高分咯。也有可能是交叉打分,然後打分比例就有的時候很誇張,你去看具體各個分數的參數即可,官網有那個excel表的。

所以,你如果想核心去研究qs這個榜單的數據這些,就沒必要太當真了。當真也沒有用,畢竟它的數據來源本身也不客觀,而且因爲涉及世界這麼多學校,你怎麼去權衡這些學校的高低以及就業。很難有一個標準去衡量。所以榜單來來回回,上上下下都是正常的。又不是隻計算本土一個學校,可以用錄取門檻,本科畢業率,就業率等等去計算評分。這還好合算。全球的學校,你怎麼去評分?所以只能是人情世故,你缺學生,就充錢打榜,然後招生。人家給你出具體的可以提升分數的諮詢評估。你不是學生的,來回給你週期調整即可。

三、QS入局留學中介產業!

QS的佈局越來越大了,你以爲他們只是個做榜單的,其實不是,他們收購了特例教育,已經準備進軍中國留學服務市場了。他們正在開支和中外院校國際合作業務以及留學中介業務了。

也就是說,這個榜單你以爲他是裁判,但人家已經盯上下沉市場,做留學產業了,開始做選手了。人家既是裁判又是選手,對國內留學生的拿捏其實會更加精準。他們對本土市場的瞭解也會更得心應手。

就後期這個榜單怎麼玩,誰知道了。只要這個榜單依舊拿最大的流量,它就會擁有最大話語權,它如果想核心衝某個地區的業務,比如澳洲板塊,港新板塊,他們會着重下籌碼。

這裡面,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是棋子而已。受利的第一個角色其實只有制定規則的這部分拿最大頭的利益。其次纔是收規則祝福的那波學校,再是能利用到這個榜單規則的學生。其他都是被榜單拋棄的棄子,苦苦煎熬。

總了個結:所以QS這個榜單,分析到現在,你會發現他比你更精明,更懂商業化,也更懂留學生和中國市場。更懂下沉的對教育尤其執着的這些國家。

對於這個榜單,真的需要理性看待。尤其是碩士的學生,其實榜單的數據對你關係不大,你如果只是想追求學校廠牌,你就衝學校即可。如果你想真學東西,就不要去看世界大學排行榜,你要規劃具體的國家,然後這個國家的一些具體權威榜單。通過對榜單的解讀,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專業。

國內學生,現在其實挺多都在走形勢,弄個過場,鍍個金,然後回來的。有的時候,你越不尊重自己,你其實越難捲過別人。糊弄只是權宜之計,並不能長久。更不適合所有非功利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