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4萬!爲何德國技工收入那麼高,而中國工人月薪才5000?

德國技工收入有多高?

有數據顯示,他們的平均年薪大概是30500歐元,也就是人民幣24萬元出頭。

再看中國的技工,平均下來月薪才5000。

也就是說,中國技工幹滿48個月,才抵得上德國技工12個月的收入。

是不是令很多人大吃一驚?

那麼,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德國技工待遇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德國是一個以製造業聞名的國家。

德國汽車、德國刀具、德國電器,都是妥妥的“硬核王者”。

而支撐起這一製造業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科技和設備,更有着一羣技藝精湛的技工。

在德國,技工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而是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

甚至德國人甘願做技工,而不是追求高校文憑。

這就不得不提到,德國實施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

簡單來說,就是從中學開始,德國學生便可以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在那裡不僅教授理論知識,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

而且,德國學校還特別注重與企業的合作。

也就是說,相關的技能是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從而可以快速的上手。

如此一來,等畢業後,技工不僅掌握了紮實的理論知識,更具備豐富的實操經驗。

而且技能越嫺熟,經驗越豐富的高級技工,企業越是喜歡,特別是在高端的製造行業,比如汽車、精密機械等等。

正因如此,他們的工資高也就不奇怪了。

甚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遠高於普通公務員和大學教授。

再加上,製造業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繼而讀大學的道路,直接進入職業學校。

這跟國內有些地方動不動就“雞娃考清北”的情況大不相同。

德國企業家認爲,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來製造,再先進的科研成果,沒有技工的工藝化操作,也很難變成有競爭力的產品。

這背後不僅是技能的稀缺性,更是對技工職業的高度認可。

畢竟,沒有這些高級人才,哪來的全球聞名的“德國製造”?

在德國人看來,每個人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

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他們僅僅是職業之別,不存在尊卑貴賤。

大家都是在自己的領域做專精的事兒,最終形成了“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中國技工工資低

而在中國,技工給人感覺是社會地位低,不僅薪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也不高。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爲中國的教育體系更偏重於理論知識,對實踐技能的培養相對不足。

很多學生畢業後理論知識掌握得不錯,但一旦進入實際操作環節,往往“紙上談兵”居多,無法靈活應對生產中的具體問題。

舉個例子,國內技工的焊接質量與國外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做完以後還會有不少毛糙的地方,但德國人一點沒有。

德國人的焊接,一遍過去就不需要再第二遍來修復。

再加上,國內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供大於求,從而進一步壓低了技工的薪資水平。

以至於很多技工覺得這一行業沒有前途,紛紛轉行做其他的,這無疑導致了人才流失。

本來做這行業的人數就少,這下高級技工就更少了。

據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跟“生產製造類”有關的職業數量高達64個,高級技工缺口達2000萬。

而高級技工的匱乏,使得企業在高精密製造領域難以突破瓶頸,產品的質量也難以與國際水平競爭。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都上全自動化機器生產,不需要技工。

這個看法其實過於片面,甚至有些“想的太簡單”。

雖然自動化生產確實能夠提高效率,但是有的時候,有些步驟,機器是完成不了的,必須要人工。

比如,像一些精密裝配、特殊焊接或者個性化的手工操作,以機器目前的能力還是無法完全勝任。

此時,技工的經驗和技巧尤爲重要。

這也就是爲什麼即便是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德國製造業,技工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的原因。

結尾

正所謂,技工是製造業的基石。

沒有足夠的高水平技工,任何高端製造都難以取得長足發展,從而在產業競爭力上就會落於下方。

好的方面是,目前國家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正在積極的改進中。

所以,請給國內產業工人一點時間,期待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