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教授也“搶秋”

新華社南京11月4日電 題:農機教授也“搶秋”

新華社記者陳席元

“颱風帶來的降雨結束了,未來幾天要抓緊收稻。”11月2日,眼見天氣放晴,已經64歲的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瑞宏給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種糧大戶樑加祥撥去了電話。

“放心吧,我們昨天就開始收了。”電話那頭,年屆七旬的樑加祥回覆道。

俗話說“搶秋搶秋,不搶就丟”。作爲一名“農機教授”,張瑞宏一年到頭的工作節奏和農民同步,“三夏”“三秋”是最忙的時候。他帶領團隊歷經多年研製、改進的“九合一”農機,田間表現到底怎麼樣,要用實測產量來說話。

翻看張瑞宏的筆記本,近期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從10月20日開始,他先在江蘇省內跑了一圈,20日到淮安,22日到張家港,24日到鹽城,26日到徐州,28日到南通,29日趕往江西南昌……秋收結束後緊接着就是秋種,張瑞宏到時候還要再跑一趟,指導各地用“九合一”農機播種冬小麥。

“在南昌大田農社,‘九合一’農機播種的田塊實測產量畝均532公斤,與當地採用傳統種植方式的田塊產量持平。”團隊裡的青年教師史揚傑介紹,所謂“九合一”,就是把九道機械作業工序整合在一部機具上,拖拉機下一次地,就能把深耕、平整、播種、施肥、打藥等活全乾了,免去了多種機械多次下地的麻煩。“對種糧戶來說,節約成本就等於增加收入。”

能省多少錢?樑加祥給記者一筆筆算了經濟賬,和傳統種植方式比,“九合一”農機的畝均播種量減少約20%,肥料節省四成左右,最後還能增產一成多。“今年‘三夏’,我就發現‘九合一’農機不僅省人工,而且省種子、省肥料,壯苗率也高,所以到秋天這季,我乾脆把‘九合一’農機的種植面積從5000畝擴大到1萬多畝。”

張瑞宏告訴記者,到今年底,“九合一”農機在全國多個省區的種植面積將達12.5萬畝,除了水稻、小麥,團隊去年還在徐州睢寧開展了7000畝大豆、玉米複合套種試驗。

“研究農機幾十年,我的目標就是讓農業更‘智慧’,減輕農民的勞動負擔。現在農村缺人力,這幾年我們探索在‘九合一’農機上安裝北斗導航系統,爭取早日實現無人駕駛。”張瑞宏說,“高校的科研成果關鍵要落地,讓農民用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