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出新書:女性需要面對自己在文學作品中的缺席

近日,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的最新小說《惡靈勝地》出版英文版。該小說以一戰前夕的一家療養院爲背景,巧妙揭示了性別偏見的存在。這本書對話了20世紀20年代托馬斯·曼的《魔山》。在小說中,託卡爾丘克反思了“隱藏的暴力與充斥在我們整個文化中的厭女症”。

紀錄片《魔山》(2023)畫面。

編譯丨申璐‍‍‍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在即。這一獎項在給許多作家帶去讚譽的同時,也帶給他們難以言說的壓力。讀者會格外期待他們在得獎之後還會發表怎樣的作品。201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小說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也不例外。2022年,託卡爾丘克在波蘭出版新書《惡靈勝地:療養勝地恐怖故事》(暫譯,The Empusium:A Health Resort Horror Story)引發廣泛關注。近日,該書英文版正式推出。

《惡靈勝地》設定在1913年的一所療養院。主人公米契斯瓦夫·沃伊尼茨(Mieczysław Wojnicz)曾是一名年輕的波蘭工程師。不同於傳統刻板印象中的男性,他脆弱敏感,“極度害怕被監視”,與父親的關係也十分緊張。罹患肺結核後,他來到故事中的這所療養院靜養。整個故事便圍繞沃伊尼茨在這個男性主導的環境中遭遇性別歧視的種種經歷展開。同時,小說中融入了不少超自然元素。託卡爾丘克使用她慣用的敘事技巧,在故事中巧妙揭示了性別偏見的存在,並進一步探討了人類感知的侷限性以及人類與超自然現象之間的複雜聯繫。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這部小說早先就被外界普遍猜測與另一位諾獎得主托馬斯·曼(Thomas Mann)的代表作《魔山》(The Magic Mountain)有關。《魔山》也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去往山區療養院的故事,作者通過一系列哲學對話、科學觀察與神秘體驗最終獲得了某種形式的自我認知。託卡爾丘克在新書中也延續了這一“模式”。近日,她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創作這本書的確是在與《魔山》對話。

“從十幾歲開始,我已經讀了那本書(《魔山》)五六遍,每次都有不同感受。令我震驚的是,作爲一名讀者、作爲一個人,我被排除在小說之外,無法回答它提出的問題。這讓我回想起,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時站在父親書架前的感受——我看到的絕大多數經典小說只涉及男人之間的問題。我認爲這種經歷相當普遍:女性必須面對自己在文學作品中的缺席。”託卡爾丘克稱,“出於憤怒和怨恨”,她寫下了這本新書。

《惡靈勝地》英文版書封。

該書的副標題爲“療養勝地恐怖故事”,暗示了瀰漫整個故事的恐怖氛圍。從故事開始,託卡爾丘克就刻畫出在我們生存的現實世界之下,還存在一個神秘的“次現實”。溫文爾雅的貴族其實是個怪物,田園詩般的小鎮隱藏着一個黑暗的秘密。託卡爾丘克利用小說這個工具,試圖引導讀者理解歐洲文化基礎中的深層恐怖。書中許多角色都在言語間流露出對女性的偏見:女性軟弱、過於貼近自然、處於進化的早期、被情緒左右,她們無法理解真正的藝術,也無法深入思考任何事情。與種族、國家、文化或政治相比,厭女症是他們所有信仰的核心。

在註釋中,託卡爾丘克將“關於女性話題的所有厭女觀點”歸因於奧古斯丁、達爾文、奧維德、龐德、瓦格納、弗洛伊德、柏拉圖和傑克·凱魯亞克等不同人士。其小說不是對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特定人羣的“審問”,而是呈現了文化脈絡中永恆的厭女症候。

談及恐怖元素的使用,託卡爾丘克稱:“只有恐怖片才能描繪我想表達的主題——隱藏的暴力、充斥在我們整個文化中的厭女症,我們與之共存就像某種持續不斷的慢性病,就像一個始終存在、時不時出現來攻擊我們的捕食者。”

《Vulture》雜誌刊發的一篇書評文章認爲,最適合描繪這部小說的詞還不是“恐怖”,而是“恐懼”;不是書中任何角色或讀者的“恐懼”,而是來自作者本人的“恐懼”。“託卡爾丘克似乎非常害怕讀者錯過她書中的要點。”文章指出,文學作品本質上是一種意義的生產機制。作者將素材帶入作品,而讀者將自己代入作品,並與之建立聯繫,這構成了文學作品持續存在的方式。而爲了做到這一點,必須爲讀者留出空間,讓他們自己聯想並得出各自的結論。

在最近接受的採訪中,託卡爾丘克坦言創作《惡靈勝地》的過程於她而言是一種“治療”。得知獲得諾獎後,她的第一反應是“有點僵硬”“不想被拖向頒獎典禮和各種慶祝活動”。“《惡靈勝地》是一種療愈:寫作當然很重要,但也可以帶來樂趣,可以發瘋。我打算保持這種態度。”託卡爾丘克說。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1962年出生在波蘭西部綠山城附近的蘇萊霍夫,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她在波蘭文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曾兩度榮獲波蘭最高文學獎——尼刻文學獎(Nagroda Literacka Nike),四次獲得尼刻文學獎最受讀者歡迎獎。2018年,其憑藉長篇小說《雲遊》(Bieguni)獲得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的布克國際獎。2019年,瑞典學院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波蘭女作家。託卡爾丘克作品風格多變,體裁多樣,如今已經被譯爲英語、法語、德語、中文、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出版,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1. Has Olga Tokarczuk Been Struck by the Nobel Curse?

https://www.vulture.com/article/olga-tokarczuk-the-empusium-book-review-too-didactic.html

2. Nobel prize winner Olga Tokarczuk: ‘We live with violence and misogyny like some sort of constant illnes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oct/05/nobel-prize-winner-olga-tokarczuk-empusium-health-resort-horror-story-we-live-with-the-violence-and-misogyny-like-some-sort-of-constant-illness

本文爲編譯內容。編譯:申璐;編輯:西西;校對:穆祥桐。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寫童書的人》廣告。

即刻購買《寫童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