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新語・讓好聲音成爲最強音)

通過展現人物生活化的一面,並在片中加入青春元素,《革命者》讓觀衆能夠與之共情共鳴

作爲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電影《革命者》以多視角、多線索結構勾勒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偉大一生。我們試圖用一種新的敘事手法重新結構李大釗的一生,在影片中採用倒計時方式展現他人生中最後38個小時故事

對於革命歷史題材作品,要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在考證大量史料基礎上,影片中的關鍵情節都基於史實研究李大釗的專家學者也幫助進行內容把關。此外,我還閱讀了大量關於李大釗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瞭解了李大釗更多鮮爲人知的生平細節,也一次次被他的精神所感動。

如何拉近影片與當下觀衆的距離,是創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李大釗在30歲出頭時就參與創建了中國共產黨,38歲時英勇就義,我們希望體現出他的青春熱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展現一個更加豐富立體的李大釗,表現他作爲一個人的更多面向。他是偉大的革命者,也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不僅是可敬的,也有脆弱的時候、困惑的時候。通過展現人物生活化的一面,並在片中加入青春元素,《革命者》讓觀衆能夠與之共情共鳴,更好地親近歷史人物,接受和理解影片傳遞的理念和精神。

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影片進行了適當的藝術化加工。在李大釗的一生中,他遇到過許多貧苦的人,片中的徐三和慶子就是從中提煉出來的典型形象。我想要表現出李大釗和民衆們在一起時的生活狀態,當他走進衚衕裡,會不會和鄰居們打招呼?當有人落難時,他會不會伸出援手?通過這些細節,更能體現他是一個可愛的人、偉大的人。

對我而言,拍攝這部電影就像上了一堂中國近現代史的課。李大釗是革命者,他所代表的那一代有志青年都是革命者。影片的英文名是“先鋒”的意思,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先鋒。這部影片的主題是“犧牲”,這些革命者們是用鮮血生命去鑄造恢弘曆史的人,他們的犧牲不是抽象的,而是鮮活的,我們要拍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作者爲電影《革命者》導演,本報記者劉陽、任姍姍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