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今年亞洲股市前三強:散戶功不可沒
美國散戶割機構韭菜成爲今年年初的市場熱點,但回看今年以來亞洲表現最強的三個股票市場,散戶投資者也發揮着功不可沒的作用。
今年以來,亞洲表現最強的三地股市分別是越南、韓國和中國臺灣。散戶的作用在越南市場最爲明顯,年初以來該市場上漲20%,散戶佔據了約90%的成交額;韓國和中國臺灣股指漲幅均超10%,散戶貢獻的成交額分別爲75%和70%左右。
年初以來整個亞洲疫情反彈明顯,而央行寬鬆流動性也促使越來越多資金涌入股市。當然,智能手機、移動設備和在線券商的崛起也爲散戶炒股提供催化劑。
不過,也有分析認爲,隨着散戶投資者成爲推動市場走向的關鍵力量,其帶來的“羊羣效應”也推高市場的波動性,這一點在中國臺灣股市尤爲明顯。
華爾街見聞在本月中旬發佈的文章《臺灣股市爲啥創紀錄暴跌?》中提到過,創紀錄的新冠確診病例數一度導致臺股創下去年3月以來最大單週跌幅,也引發了期權市場的一波交易潮,加了槓桿的散戶投資者的被迫拋售加劇了跌勢。當然,在此後的兩週時間裡,臺股逐漸收復了大部分失地。
當然,放眼表現搶眼的前三市場,散戶交易並非是唯一的驅動力量。隨着疫苗分發給全球市場帶來信心,這三地經濟也受益於出口前景的改善。
截至5月20日,韓國本月前3周的出貨量同比增長53.3%;而由於半導體和其他電子元件銷量上升,4月份中國臺灣的出口增速超預期。
當然,有分析師提醒稱,目前散戶的狂熱情緒可能並不具備可持續性。摩根士丹利駐香港首席亞洲新興市場策略師Jonathan Garner表示,目前亞洲市場的散戶交易量是2016年的三倍、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如此高的交易量增長意味着它不太可能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