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價值被稀釋,傳統豪華車真要被自主新勢力拉下馬?
剛剛上市的智己L6(參數丨圖片),雖然營銷爭議不斷,但就產品力而言,並沒有讓支持者們失望,在上市23小時之後預訂突破1萬臺,要知道這款車的預售價在23萬-33萬元之間,未來上市肯定還會有一定幅度的下調。
衆所周知,20萬-30萬元的轎車,是傳統主流豪華車品牌的舒適區,也是特斯拉Model 3的主陣地,競爭非常激烈。
但是自主品牌還是打開了缺口,在智己L6上市之前,小米新車SU7就已經成功破圈,併火爆全網。這款價格區間達21.59萬-29.99萬元的純電轎跑車,首周鎖單量就超過4萬,最新訂單交車快排到年底了。
再往前推,還有比亞迪漢和海豹,以及極氪001和007這樣的選手也都獲得了可觀的銷量,這在燃油車時代是很難想象的。
正是自主品牌的不斷進步,倒逼國外品牌不斷降價,豪華車品牌也不能倖免,尤其是電動車,個別30多萬的車可以降價10多萬。儘管如此,很多品牌的銷量也出現下滑,比如保時捷2023年在華銷量爲7.93萬輛,跌了約15%。
在燃油車時代,自主品牌的“價格戰”甚至影響不到普通合資品牌,更別說豪華品牌了。但現在,國外品牌在國內的“內卷”中明顯受到了衝擊,100多年來精心構建的品牌鄙視鏈出現了漏洞,豪華車市場格局生變。
抓住油電轉換機遇,自主品牌搶佔技術制高點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由於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組成的“三大件兒”是核心技術,國外品牌多則一百多年,少則幾十年的先發優勢,形成了技術壁壘,再通過專利等手段進行強化,形成了堅固的“護城河”,併爲品牌賦能,讓後進入的自主品牌很難突破。
所以,儘管自主品牌一直在追趕,並且在“三大件兒”上也不斷進步,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跨越,但是與國外競品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而消費者長期以來也對此形成了固有的認知,單純靠堆料很難扭轉。所以在燃油車領域,20萬就成了自主品牌汽車很難跨過的一個坎兒,只有個別背景特殊和走專業路線的車型突出重圍。
而進入新能源時代,利用全球“節能減排”這個機遇期,自主品牌通過轉戰新能源賽道實現了跨越,原因可以歸結爲如下兩點:
第一下手快,比亞迪早在2007年就已經高調入場,與特斯拉基本同步。後續不管是新勢力創業,還是傳統車企轉型,都毫不猶豫,與很多國外車企的患得患失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下手狠,入局非常果斷,比亞迪耐得住寂寞十幾年打造了自主的全產業鏈,並形成了專利網。而後期相繼進入的一大波新勢力也是不計成本的投入,比如蔚小理,和現在的小米,幾乎都是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價。
最終,國內建立起了完善的產業鏈,比如電池,最初還是中日韓三家爭霸,到現在已經拉開了差距。並且,在插混、增程、純電幾個主要的技術路線上都完成佔位,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可以說,在新能源車領域全面搶佔了技術制高點。
電動車在性能上的優勢,動搖了傳統豪車的品牌根基
在燃油車方面,自主品牌經常被吐槽油耗高,這個考驗的是動力系統的硬實力,包括髮動機的精度,以及匹配能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克。
但是,新能源車解決了這個問題,插混和增程式都可以做到可油可電,就是在虧電狀態下也比一般的燃油車省油,純電就更不用說了。比如比亞迪的秦PLUS DM-i,虧電狀態下可以做到百公里3.8L,而且不怕堵車,就算是以省油著稱的日系小車也做不到。
當然,對於豪車品牌來說,性能更是關鍵,尤其是法拉利、保時捷、蘭博基尼這些超跑在賽道上打下的戰績,讓極限速度和操控成了一把尺子,也是品牌力的基座。但是,電動車讓這些變得平民化,比如小米SU7的2.78秒的加速水平,堪比百萬超跑,但價格卻便宜很多。這是電動車的天然優勢,十幾萬的車就能越級超過燃油車。
也正是因爲如此,消費者對燃油車精心構築的品牌鄙視鏈產生了動搖,進而對品牌的高溢價也不再完全認同,導致主流豪車品牌只能降價促銷。從2023年的銷量看,奔馳、寶馬和奧迪總體上穩住了基本盤,銷量小有上升,但是二三線就不那麼樂觀了。
另外,主流豪華品牌也都在擁抱電動化,比如保時捷就計劃到2030年把純電新車銷量佔比提高到80%以上,方法就是造“富人玩具”,比如Taycan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作。今年的北京車展,還將推出全新純電動Macan。綜合來看,未來傳統豪華品牌的發展,純電動車的表現至關重要。
下半場是智能化,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新支點
進入2024年,經過幾年野蠻生長的新能源車行業,開始進入最終的淘汰賽,而智能化將成爲新的競爭焦點。智能化又分爲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目前來看,傳統豪車品牌也不佔優勢。靠自己研發肯定是沒有機會,最好的辦法就是合作,比如奔馳最近就牽手了華爲。
以車機爲例,最近小米SU7上市後,車機系統就賺足了眼球,“小愛同學”更是成了明星。而這些之前,華爲了鴻蒙系統也已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人車家生態”的概念得到了大衆的認可,這也是造車新勢力們能立足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當然,相對於車機,更重要的還是智能駕駛。如果說比亞迪的仰望、騰勢和方程豹還是靠電氣化支撐“豪華”二字,那麼問界M9開始,智駕能力成了新的支撐點,其出色的表現徹底帶火了與華爲合作的一系列車型。
雖然完全自動駕駛短期內還不能落地,但是作爲輔助也是重要的加分項。在美國有特斯拉、谷歌、通用等都在搶這個風口,其中特斯拉FSD V12做到了端到端自動駕駛。在國內,目前華爲、百度、小鵬、理想、蔚來、小米等都在開發自己的智能駕駛,其中華爲的表現最爲出色。
相信接下來,能在智能駕駛方面勝出的,品牌力會幾何級提升,而沒有技術積累的自然可以採購,但除了歐洲底蘊足夠深厚的一線豪車品牌,更多的二三線品牌的品牌力將失去“豪華”的支撐點。而這一輪較量,對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是一個機會,誰能脫穎而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