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代工自動化提速 將壓縮五成人力?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近日外媒的一則報道,再次引發蘋果代工自動化將大規模壓縮人力成本的關注討論。

硅谷付費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蘋果公司爲了避免2022年富士康的停產風波,近年來不遺餘力地推動工廠自動化部署,已要求代工廠在未來幾年將iPhone組裝線的人力減少50%。

中國作爲iPhone組裝主要的生產地區,組裝產線上如果大幅減少人力無疑將對中國的勞力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而對於The Information的報道,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並不認同是富士康停產風波讓蘋果一頭扎進了iPhone生產自動化的進程,蘋果一直在推行自動化生產。而截至發稿,蘋果方面未就相關問題向本報記者作出回覆。

報道稱,蘋果公司一直都有計劃嘗試iPhone組裝自動化項目,此前因爲成本過高而擱置。而富士康的停產風波讓蘋果公司下定決心推行自動化項目,蘋果iPhone 15系列就實現“大量”自動化,但由於生產的複雜性,自動化仍給蘋果帶來了挑戰。報道指出,“缺陷率較高”是當前iPhone組裝自動化項目存在的最大問題,導致蘋果不得不取消iPhone 16系列的部分自動化流程。三位在蘋果供應鏈工作的人士透露,今年蘋果繼續專注於和推廣自動化技術,並使用機器人將iPhone的按鍵、接收器、揚聲器和主邏輯板安裝到手機中。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林科宇)認爲:“該信息失真,過度關聯自動化目標和工廠人工調整。”Ivan Lam對記者表示,The Information的報道將蘋果自動化目標、工業4.0趨勢與工廠人工調整強關聯,忽略了園區管理的複雜性和蘋果長期以來的工廠全球化、生產自動化願景。

勞務行業資深人士李先生亦對記者表示,富士康每年都在進行自動化,iPhone組裝線的人力減少與蘋果自動化有很大關係,但減少50%的比例有些誇張。

蘋果iPhone代工的份額方面,富士康佔大頭,和碩次之,近年來,立訊精密開始進一步提升其在iPhone代工中的比重。

作爲蘋果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早年就在自動化產線方面邁出多步,比如“關燈工廠”“機器換人”建設。富士康披露的信息顯示,工業富聯濟源園區各車間已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其中,在A03和A05車間內,近500臺設備正常運轉,卻只有40餘名生產技術員穿梭於各機臺之間,巡查維護。富士康位於江蘇崑山工廠的員工數量就因爲這一自動化項目的啓動而從11萬人縮減到了後來的5萬人的行動。

在Ivan Lam看來,富士康一直都在逐步推進生產自動化,但並非所有產線都能一步到位完成升級換代,自動化都是每個工序的拆解並逐步升級。

Ivan Lam表示,從iPhone 12、iPhone 13開始,其基礎版模塊化程度高,各個大模組組件在中國完成生產,再運送至全球工廠進行簡單組裝,這種設計趨勢很大程度已經減少生產工序,降低生產難度,提升了良率;同時也方便了在中國工廠的自動化比例提升,也便於製造業能力處於初步階段的印度的本土生產落地。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劉宗長近日亦迴應:“富士康內部僅自動化團隊就有超過3000人,每年在整線自動化集成上的投資超過80億元人民幣。”

再比如,和碩科技、立訊精密與蘋果在精密製造和自動化方面也有成果,和碩科技早年就對上海工廠啓用自動化生產線,5萬工人中的部分生產線只需20人。

立訊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來春2023年曾表示,立訊精密擁有一支4000人的中央自動化團隊來滿足客戶在精密零部件、模組和系統組裝等不同產品方面對於自動化的需求。立訊精密部署了數以萬計的精密自動化設備、工具來幫助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和Apple Vision Pro等蘋果產品實現了高質量的生產製造。從iPhone的高精度組裝,Apple Watch的自動光學檢測到產品自動包裝和自動裝卸的智能倉庫,立訊精密正在積極利用智能製造的潛力進行數據驅動的決策。

而據蘋果年度供應鏈報告,其製造合作伙伴全職員工總數從2022年的160萬人下降至2023年的140萬人。

蘋果認爲,自動化雖然初期投入大,但從長遠來看,可以大幅減少普通人力需求,實現全天候作業,理論上能夠降低iPhone和其他產品的生產成本。

“蘋果對供應鏈成本控制嚴格,組裝環節調整對iPhone生產成本影響有限,主要成本調整可能來自芯片這些器件。”在Ivan Lam看來,自動化追求的是成本收益、供應能力和質量的綜合提升,短期內效益可能並不明顯,但長期來看效率提升將帶來顯著收益,自動化代表着效率提升和產業升級,所有手機廠商都在優化生產線自動化程度。

在李先生看來,原來富士康大概每年5%的比例實現機器替代人,對用工的減少會有一定影響,不過近年來受國際形勢影響,富士康和和碩加大在印度地區投資,對國內的自動化改造力度可能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大了。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