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攻堅”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近日,爲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基層小微企業,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以下簡稱“會議”),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地方相應建立工作機制。
緊跟國家政策導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第一時間作出工作部署,加快推進落實。此次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展現諸多新特點,有銀行人士表示,將結合普惠金融推動業務“攻堅”,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後一公里”
會議指出,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就業的現實需要、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和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應有之義;要求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動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同時善於運用市場化機制和法治化辦法,推動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高效結合,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會議強調,爲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基層小微企業,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地方相應建立工作機制,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問題。區縣工作專班要“兩手牽”,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通過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深入園區、社區、鄉村,全面摸排融資需求,形成“兩張清單”,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薦給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及時、精準對接,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後一公里”。
會議召開後,記者從建設銀行(601939.SH)瞭解到,該行立即行動,一是成立由行長擔任組長的工作專班,調動全行資源主動對接,統籌協調各項工作開展。二是各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同,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快推進,靠前發力,結合普惠金融“冬季攻堅”行動,早落地快見效,指導各分支機構比照總行建立相應專班,強化正向激勵引導,激發基層業務推進積極性,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切實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借鑑了其他領域融資協調機制的經驗,分別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推進協調工作,特別是成立區縣層面的工作專班,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送給銀行,由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以及本行的授信審批條件作出授信決定,在現有基礎上更加精準地滴灌小微企業。”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金融持續加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力度。楊海平表示:“本輪銀行推動以支持小微企業爲主的普惠金融‘攻堅’應立足當前經濟運行的實際,旨在通過建立協調機制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進一步擴面,在符合實際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客戶下沉,因而也面臨着商業可持續性受到考驗,風險和收益、成本和收益較難平衡的實際困難。”
針對上述難點和挑戰,楊海平指出:“目前國家已經明確了針對大型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措施,在此基礎上,建議繼續完善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支持商業銀行利用大數據風控技術開展小微企業授信業務;建議政府部門加大風險分擔機制的建設力度和覆蓋面;建議商業銀行持續推動產業數字金融與數字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基於金融科技和智能化風險控制升級小微企業授信業務體系。”
以數字化構建長效機制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關鍵是建立有效的長效機制。從工商銀行(601398.SH)的實踐看,該行以資源保障完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長效機制。在貸款資金接續安排方面,該行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優化調整業務流程,將續貸融資服務納入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幫助企業緩解資金週轉困難。在降低普惠融資成本方面,該行通過提高數字化水平和觸客能力,減少小微企業融資中間環節,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切實減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在基層人員減負賦能方面,該行優化盡職免責、考覈激勵等政策,完善“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更好激發基層動力、活力、創造力。
而浙商銀行(601916.SH)以數字化、場景化轉型爲着力點,融入普惠金融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的“快車道”,爲普惠小微客羣提供更加全方位、多元化、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服務方式。浙商銀行方面表示,對於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中“兩張清單”客戶,該行將其納入白名單管理,不僅實現應貸盡貸、能貸快貸,還可優先採用數字化快速審批方案,簡化授信審批流程,壓縮等待時長。據瞭解,目前,該行已實現“微信掃一掃、手指點一點”即可申貸,最快5分鐘內提交申請,3分鐘即出額度,並且支持在線簽署電子合同,實現“可見即可貸”,以更加極簡方式爲小微企業提供數智化的信用貸款服務。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小微企業存在‘兩高兩缺’問題,即風控成本高、服務成本高及缺乏抵質押物、缺乏政策支持,同時小微企業融資‘短頻快急’現象突出。應發展數字小微金融,獲取多方數據和信息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方式,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小微金融服務可得性和商業可持續。”
郵儲銀行(601658.SH)研究員婁飛鵬也認爲:“銀行業需要在充分用好用足國家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政策的同時,堅持市場化原則開展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強化科技投入更多采用數字化金融服務降低成本並且提高風險管理成效,從而進一步形成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長效機制。”
此次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科技型企業是金融業關注的重點之一。
記者瞭解到,在北京,工商銀行藉助“夥伴易融”數字化平臺,基於8000餘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獨角獸等企業信息打造經營視圖,完善企業畫像功能,爲科技型企業精準匹配“夥伴e貸”及其他特色融資產品。
婁飛鵬分析認爲:“目前來看,在小微企業融資實現量增、價降、面擴的同時,小微企業融資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具體表現爲部分小微企業缺少金融機構融資經歷,信用信息仍然處於白戶狀態,影響了其融資可得性。這些需要政策支持完善徵信信息,提高其融資可得性。同時,在我國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爲主的情況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構建仍然需要較多探索。”
那麼,如何構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長效機制?楊海平表示:“一是優化針對分支機構的考覈機制;二是細化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盡職免責機制;三是優化經濟資本、信貸額度、費用預算分配機制,鼓勵分支機構拓展小微企業業務。”
董希淼建議,下一步,應繼續調整優化相關政策、創新方式和手段,使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更具精準性、有效性。“小微企業需求各有不同,部分企業需要延期還本付息、無還本續貸來減緩壓力,部分企業需要信用貸款來提升效率,部分企業需要‘隨借隨還’來降低成本。應針對小微企業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匹配定製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
“金融管理部門應繼續落實好前期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貨幣政策仍應加大實施力度,適時進行降準、降息等,特別是降低政策利率、引導降低存款利率進而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一步提振經營主體有效融資需求。特別是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出機構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意識,提高行政許可事項的審批效率,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金融機構應在堅持商業可持續和風險總體可控的情況下,不斷完善考覈激勵和業務流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經營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紓困解難力度,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需求,推動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助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董希淼表示。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