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IMA》費時兩年拍攝記錄 呈現原住民百年藝術史
圖、文/原文會提供
原住民的藝術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人對於這個問題抱持着各種想像。原視全新制播的《PULIMA》藝文節目,費時兩年拍攝記錄,訪談五十位以上的原住民藝術家及學者,以八個不同的議題進行探討,呈現日據時代到近十年間,原住民藝術如何因應各時代而發展出的多元型態,除了保留、除了傳承,亦有與當代社會碰撞出的新火花。
談到最初節目開拍的動機,製作人樂諾思提到,「很多人以爲我們沒有藝術,那是因爲一直以來沒有任何管道可以讓外界認識原住民藝術的發展脈絡。」因此在構思節目內容時,她希望讓觀衆在理解原住民藝術家及其創作理念的同時,也能接收到原住民族藝術真正的內在價值是從「爲族羣服務」,從創作到生活,看見藝術家對傳統智慧的實踐。
對原住民社會來說,工藝藝術的可貴之處在於從採集媒材開始便遵循自然倫理,節目第一集主題「pinuangeran被賦予靈性之人」(卑南族語),專訪到沈太木、吳文份、李正義、章潘三妹、潘靜英等工藝師們。其中已經80多歲,來自南投春陽部落的吳文份阿嬤,她的作品中除了保留傳統的幾何圖形,很特別的是可以看到文字、動物或是生活中的實景,每件織出來的畫作,更是叫人驚歎她的織布功力。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兼重傳習與創作的工藝,儘管因現成媒材的出現,受到衝擊,但工藝師們在敬天敬地的採集儀式中,仍以謙敬感恩的心,與大自然共存,展現出靈性之人的智慧與精神。與此同時也讓我們省思,對於工業產品漸漸取代自然媒材的現象,也已經開始讓許多代代傳承的工藝技術逐漸消失。
原視《PULIMA》將從3月1日起,每週三晚間9點首播,週日晚間下午3點重播。節目將爲觀衆開啓原住民藝術審美心理的視窗,引領認識美的價值,從物質文化中觀察原住民藝術與環境的緊密關係,從作品媒材、主題、風格中,看見傳統、現代的交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