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境內外期交所齊聚深圳 共論世界一流交易所發展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翁榕濤 實習生 吳梓軒 深圳報道
近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第19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舉辦。在主論壇圓桌會議上,國內五大期貨交易所以及包括香港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兩家境外期貨交易所共同圍繞提升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發展路徑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今年10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產品齊全、功能完備、服務高效、運行穩健、價格輻射全球的世界一流期貨交易所的目標和要求。
我國期貨市場正邁入發展的新階段,上述各大交易所負責人紛紛從期貨品種體系創新、期現結合服務產業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探索中國特色期貨業務模式
我國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在全球總量中佔比超七成,商品期貨交易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依託強大的實體經濟,我國已初步建成與經濟金融發展程度相匹配、與風險管理需求相適應、競爭力強的期貨衍生品市場。
品種是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載體。截至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上市143個期貨期權品種,廣泛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建材、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五大期貨交易所也發揮各自領域優勢,加快形成多元聯動的產品生態。
上期所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品種覆蓋了金屬、能源、化工、服務等行業。
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張銘表示,“今年,服務有色金屬產業配齊避險工具,上市了鉛、鎳、錫和氧化鋁4個期權產品。目前,鑄造鋁合金期貨和期權、膠版印刷紙期貨和期權品種註冊上市工作,正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此外,2025年,爲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期所將加快推進液化天然氣、瓦楞原紙等品種研發。
鄭州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王曉明表示,鄭商所聚焦服務農業強國、製造強國和綠色低碳發展,今年上市了紅棗、玻璃期權和瓶片期貨。紅棗、玻璃期權爲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加精細、靈活的風險管理工具,瓶片期貨上市以來運行平穩,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基差報價快速普及,與PTA、短纖、PX構成聚酯行業風險管理閉環。
2025年,鄭商所將做好丙烯期貨期權上市準備,推動上市葵花籽油期貨,穩步推進雞肉、大蒜、馬鈴薯等農產品期貨研發。
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程偉東表示,今年大商所順利上市了玉米澱粉、雞蛋、生豬等3個期權以及原木期貨和期權,品種板塊更加豐富,工具體系更加完備。接下來,將結合大商所品種特色和優勢,積極研發上市期貨新品種及其配套服務產品,着力打造產業鏈條完整、品種工具完備的產品體系。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蔡向輝表示,今年中金所將超長期特別國債納入30年期國債期貨可交割券範圍,促進特別國債的發行,主動靠前服務養老金入市,助推養老金融。推進組合保證金、價格波動帶等機制優化,後續將不斷提高金融期貨風險管理服務的針對性、精準度和覆蓋面。
作爲國內最年輕的期貨交易所,廣期所還在起步發展階段。
廣州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曹子海表示,接下來將做精做細綠色發展品種板塊,積極推進鉑、鈀、氫氧化鋰等品種研發,繼續探索更多新能源品種。穩步推進碳排放權、電力等戰略品種研究。持續推進能化指數、中證商品指數等創新型指數品種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期市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體制機制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市場運行質量、制度規則配套、交易者結構、價格影響力、機構服務能力等都需要提高完善,需要持續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
張銘表示,要適配實體企業需求和現貨發展趨勢,全面優化運行機制,並加強市場推廣培育力度,做好支農專項工作,做實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強對新型交易行爲的監管研究,持續踐行中國特色監管模式。
王曉明認爲,要積極探索適應中國發展階段的期貨業務模式,提升期貨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質效。不斷優化“保險+期貨”等金融支農服務模式,通過“期貨市場定價、現貨平臺交收”實現期現市場優勢互補,形成期貨市場推動建設大宗商品統一大市場的新探索。
深化境內外期貨市場互聯互通
期貨市場唯有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才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在會上表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堅持對外開放是期貨市場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會上,各大交易所負責人就境內外交易所深化合作、加強期貨市場互聯互通,提升中國價格在全球影響力等話題展開討論。
張銘表示,目前,上期所已有6個品種直接對境外交易者開放,16個品種引入了合格境外投資者,市場參與者遍佈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產業鏈境內外上下游、跨國貿易公司、投資銀行、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中的標杆性企業,境外客戶參與度進一步提高。
截至2024年11月,境外客戶數量同比增長超二成,QFII客戶數量同比增長超六成。
目前,繼紙漿期貨結算價成功授權挪威漿紙交易所之後,上期所正在探索與更多境外交易所開展結算價授權合作,歐美亞主要交易所黑色金屬和天然橡膠授權正在推動中,將“中國價格”輸送到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實體企業手中。
程偉東表示,目前大商所有11個期貨、期權品種以特定品種模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合格境外投資者可參與的期貨和期權品種達到14個。今年前11個月,大商所境外客戶日均持倉同比增長25%,參與深度持續提升。
據瞭解,大商所通過結算價授權、合約外掛等方式,積極探索向外傳遞“中國價格”。今年3月,大商所豆油期貨外掛合約在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成功上市,這是東盟國家交易所首次以我國商品期貨價格爲基準上市期貨合約。
程偉東介紹,“截至目前,大商所豆油期貨外掛合約成交量在馬交所10個商品類產品中位列第二。此外,大商所還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原料商品交易所開展了數據互換合作,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通過合約外掛、結算價授權的方式強化與境外交易所的合作。”
王曉明表示,接下來,鄭商所將推動更多諸如BPI等掛鉤境外標的衍生品在境內交易所上市;積極借鑑推廣雙合約期貨的成功經驗,探索國際原糖期貨上市可行性;穩步推進結算價授權、指數授權等對外開放業務,加強跨境ETF、跨境收益互換等金融衍生品的跟蹤研究。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此前指出,要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更好滿足國際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需要。
蔡向輝表示,下一步工作,一是持續推進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以特定品種方式對外開放的研究和準備工作。二是積極服務好已參與境內現貨市場的外資的風險管理需求,穩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繼續推動QFII投資國債期貨並深入參與股指期權。三是探索加強交易所間的合作,豐富開放成效。
香港交易所集團(HKEX)副行政總裁姚嘉仁介紹,“關於港交所和上海清算所一起合作的利率掉期作爲衍生品的互聯互通的合作,從去年開始的時候是30多億每天,到現在差不多180億每天的成交,極大地促進了海外投資者在投資到內地的債券市場和管理好他的利率風險的工具。”
他認爲,在其他的標的創新上,在互聯互通的股票產品上的深度合作,境內外交易所雙方都有風險管理、交易的需要,可以進一步加強合作。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董事總經理 Russell Beattie(拉塞爾·貝蒂)表示,“與區域內的各交易所的合作仍然是芝商所亞太區的重點工作,我們通過產品交叉授權、技術託管和清算解決方案等多種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
他舉例稱,在中國,上海黃金交易所自 2019 年以來一直是芝商所的合作伙伴,上金所將其上海黃金基準授權給芝商所,芝商所則向其授權COMEX黃金期貨亞洲現貨價格。
“最後,我們還有相互沖銷結算系統(MOS),這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和新加坡交易所之間的一項創新合作伙伴計劃,使國際客戶能夠將頭寸從一家交易所轉移至另一家交易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產組合風險管理的靈活性和效率。”他表示,芝商所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最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也堅信需要與其他交易所合作來幫助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