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校長齊聚深圳,共商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近日,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爲主題的第十二屆深港校長論壇在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工作者們開壇論道,共商教育發展新路徑。
400餘大灣區教育人匯聚深圳
22名校(園)長進行主題分享
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深圳市港澳辦、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深圳市教育局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八市的有關領導出席論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粵港澳大灣區九市的校(園)長代表共400餘人參加。
本次論壇旨在幫助各地相互學習借鑑教育心得,鞏固和密切合作關係,促進校際互通融合,共同擔負起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人的使命與責任,推動教育同頻共振、同向聚合、同心築夢,努力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論壇上,深圳大學教育學部教師發展學院院長、二級教授葉文梓發表《教育轉型發展與校長新作爲》專題演講。中學、小學、幼兒園、特殊學校4個分享組分別圍繞“多元特色發展”“‘五育’先進經驗”“辦學理念和特色課程”“推進融合教育”主題進行研討交流。
同時,本次論壇還設置了姊妹學校、項目式學習、灣區交流3個特別分享組,分別就“姊妹學校的發展與機遇”“共謀灣區發展”“項目化學習研討”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22名校(園)長通過主題分享,探討先進教育管理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暢談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的思路構想。
深港教育融合實踐穩步推進
多所學校分享育人探索經驗
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內地課程校長林海平、香港課程校長黃騰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該校建校三年來在深港教育融合方面的實踐探索。今年是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辦學的第三年,他們詳細介紹了該校的軟硬件設施,及在課程設置、教師研訓、深港師生交流等方面的創新探索。他們認爲,要促進內地與香港教育的融合交流,就要發揮深港兩地教育優勢互補,這包括教育理念、人員、教材、教學方法、兩地學生等方面的融合。同時要注重“全人”教育,即培養在身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創造性等方面和諧發展的人。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校長龔振表示,一直以來,深港交流不斷,創下了不少交流融合的佳話。站在新時代的節點上,兩地互通、共融,互相借鑑、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對深港兩地、粵港澳大灣區及到全國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深圳市蛇口教育集團一直重視與香港、澳門的教育合作交流。集團與香港浸會大學附屬王錦輝中小學結成夥伴學校,多所成員校在港澳也都有姊妹學校,雙方開展了學生互訪、教師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形成了學校發展互聯、教育教學共研、特色項目互動、優質資源共享、教育質量共進的融合交流模式,成爲大灣區基礎教育合作的樣本。
每年都參加深港校長論壇且已連續三次在分論壇上作主題分享的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校長葉志青表示,深港融合前景廣闊且已在務實推進,深港教育融合交流是每一個深港教育者的使命與機遇,會以實際行動推動深港教育領域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他提到:“我們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行了培育創新價值觀教育研究與實踐探索:實驗校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生本化、學本化、素養化實施,在國家課程中極爲注重滲透創新素養教育,同時研發德性創新價值觀教育課程和創未來活動評價課程,從創新宗旨、創新準則、創新人格等方面展開以德性爲基質的創新價值觀培育。”
深圳市羅湖區清秀幼兒園屬於羅湖區第一所公辦園,園所由港商捐資而建。多年來,香港浸會大學每年都會派學生來園間隙交流。上個月,該園與香港將軍澳幼兒園多次溝通,尤其就“文化取向的幼兒園探究課程”,雙方達到了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對於培養孩子的文化意識與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這個目標,彼此非常認同。
“接下來將要進行深度、系統的長期融合交流。我們期待以‘文化取向的幼兒園探究課程’爲方向,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再到成果的轉化,能夠探索一條粵港澳三地學前教育的融合和高質量創新發展的路徑,爲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做出努力。”羅湖區清秀幼兒園書記、園長郭瓊介紹道。
不斷完善深港澳三地教育合作機制
增進師生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2011年以來,深港兩地教育部門每年共同主辦深港校長論壇,在兩地輪流設主場。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該論壇正成爲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教育交流平臺。如今,深港校長論壇的參與層次從小學擴大到基礎教育全學段和職業教育;討論主題從小學教育擴展到課程教學改革、STEM教育、生涯規劃、校長教師專業發展等前沿熱點領域;參與範圍從深港兩地擴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學術論壇與行政業務有機結合、分享交流與問計於校長有機結合、深港合作與灣區合作有機結合。
粵港澳大灣區同宗同源、人文相親,深圳市扛起核心引擎使命,推動深港澳三地形成了常態化、深層次、多領域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深圳市不斷完善深港澳三地教育合作機制,連續舉行20次深港教育部門聯席會議、11次深澳教育部門聯席會議,2021年成立深港教育合作專班。
其次,深圳市通過加強深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積極探索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締結深港澳姊妹學校368對,打造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一批合作辦學典範和交流品牌。2008年,教育部批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現爲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與香港職訓局下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開展“電氣服務工程高級文憑課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2023年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教園區,開創內地與港澳地區高職教育跨境深度合作的先河。
此外,深圳市積極搭建深港澳師生交流平臺,連續舉辦深港校長論壇、粵港澳姊妹學校經典美文誦讀比賽等活動。2023年3月至11月,深圳市共承接127批14285名香港“公民科”師生來深考察,走進深圳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16家企業、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等8個展館、2所學校、4個文旅景點,是全省人數最多、參訪企業最多的城市,創造了“零事故”“零投訴”記錄,有效增進了粵港澳大灣區師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未來,深圳還將依託深港校長論壇等特色平臺,瞄準教育發展前沿,開展深度對話,加快教育高地、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有力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灣區樣板”。
採寫:南都記者 王童 通訊員 黃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