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法還沒送立院 環團籲立院應力拼5月完成修法
環團表示,行政院即將提出臺灣淨零排放路徑圖草案之際,就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提出建言,並要求行政院納入公民團體建議,儘速提出修法草案進立法院審議。(環團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臺灣氣候治理最重要的法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也於去年年底由環保署預告啓動修法,但至今仍未送至立法院,環團表示,行政院即將提出臺灣淨零排放路徑圖草案之際,就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提出建言,並要求行政院納入公民團體建議,儘速提出修法草案進立法院審議,力拼立法院5月本會期結束前完成修法,以利後續臺灣強化氣候治理政策,加速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淨零排放路徑提交時程,從去年的COP26前,延宕到年底,再延至今年3月底。但遺憾的是,在這屢次延遲,並未讓路徑圖更趨完整的精進,從程序面與實質面仍見到各部會仍重蹈過往減碳政策的覆轍,包括是「公衆對話效力不彰」、「各部會相互推諉」及「對於新興議題掌握力低」。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表示,運輸部門佔臺灣整體排碳約14%,是臺灣第四大排碳部門,應積極發展綠運輸,讓大部分的旅運需求,可以透過公共運輸、步行、自行車完成,其次纔是透過運具電動化來降低碳排。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說,各部會能源轉型的路徑,也應該讓公民共同參與。歐洲數十個國家,甚至去年疫情較臺灣嚴峻的韓國,藉由抽樣的公民參與方式,組成氣候公民大會,擴大公民參與,進行淨零路徑的討論。或至少,請其他部會應該參考農委會的作法,讓各界有機會一起討論該部門的淨零路徑,而不是隻有和熟悉的學者、產業討論。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倪茂庭表示,氣候法修法不宜再拖延,應列爲立法院優先排審法案,一旦拖延除將壓縮未來子法修訂討論進度外,也影響現行《溫管法》下相關減緩、調適行動方案的進程,而公正轉型的內涵應有更全面地認識,不僅是高碳產業轉型的勞動議題,也應包含各種減緩與調適行動策略中可能帶來的衝擊影響。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則說,政府至今產業淨零轉型的規劃仍以與工商部門之間的溝通爲主,長期關注氣候治理的專家學者、公民團體並未有足夠充分的參與與意見表達機會。
環團建議,淨零路徑應重視公衆對話,部會負起減碳責任,提出符合國際目標時程;
運輸部門減碳策略,應並重發展綠運輸和運具電動化,交通部應扛起統籌責任,訂立具體時程;產業減碳策略不應只依賴工商團體承諾,政府應有整體規劃,並納入社會力推進;淨零路徑應擴大公民參與,參考國際公民電廠和氣候公民大會經驗,相關政策規劃1%的公民參與預算;行政院應儘速提出修法草案,納入公民團體建議,力拼5月立院完成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