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積澱,一針一線縫製方寸世界

漫漫黃沙,絲綢古道記載着千年歲月榮光,悠悠的駝鈴聲逐漸成爲歷史的迴響;時光飛逝,在如今的汽笛聲聲下,中國移動聯合本站新聞推出特別欄目《移路青春》,重走“一帶一路”,感受古今絲路之城的別樣魅力。

重走絲路之城,感受大美中國。

在上一期節目中,我們共同探尋了大地樞紐鄭州的古往今來,本期我們一起領略香包這門非遺手藝的前世今生,重溫匠心縫製的時代記憶。

天上錦,地上藥,裁做人間一香囊。

香包,又名香囊,顧名思義,是將香料藥品囊括於內,外層多以棉布、綢布縫製而成,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民間刺繡工藝品。

最早關於香包的記載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早在戰國時代,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可見當時的百姓就已經隨身佩戴辟芷、秋蘭等香草了。

早期的香包內多是雄黃、薰草、艾葉等中草藥,用以驅蟲,因此關於香包的起源,有說法是古人在野外勞作或住宿時,爲防止蛇蚊叮咬,把中草藥用樹葉包起來使用,後來才慢慢改用綢布等材料;

也有說法是香包脫胎於行軍打仗時傳遞密信的錦囊;還有人說香包起源於定情之物,古代未嫁女子按習俗拋香包擇婿。

起源多樣,由此也得以窺見香包不單單是簡單的工藝品,其被賦予的功能及內涵使得香包跳出裝飾本身,生命力更加蓬勃悠長。

先秦時代,年輕一代見長輩要佩戴香包,以表敬意。《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戀人間也常互贈香包,以此傳情。

唐宋時期,香包的製作材質愈發廣泛,金銀、玉石、象牙、貴重木料等材質層出不窮,權貴之家也藉此炫耀,但在民間,以絲綢棉布爲材的香包仍然是百姓之家最常見的裝飾品。

而隨着刺繡、鑲嵌工藝日漸突破,傳統制香工藝在中原地區發源乃至成熟,香包製作也臻於至善。

△布老虎香包

小小香包,方寸之間,集多項工藝之大成,逐漸成爲了中原傳統文化獨特的一張名片。

2009年,香包工藝更是被列爲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奼紫嫣紅的中原大地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香包雖小,海納百川,一針一線繡出的不僅僅是圖樣本身,更是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祈願,承載着中華傳統不朽文明。

千年時光流轉,悠久獨特的文化故事被細密地縫進香包裡,細嗅似陳年佳釀,浸潤了歲月的綿長,暗香縈繞。

在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製作技藝傳承人王彩紅看來,香包是最簡單最真摯的祝福,每一個圖樣傳達的都是樸素純真的祝願。

龍鳳呈祥,松鶴延年;荷花象徵和和美美;金瓜象徵繁茂豐收;太平鳥寓意平安;葫蘆諧音福祿;蓮子、青蛙則代表多子多福……

在河南,手工縫製的布老虎受到很多人喜愛,其寓意健康、勇敢,還能保護財富,承載着老一輩對新一代的期望與祝福。

△中國移動數字生活特權包開啓5G暢享新體驗,邀您感受小小香包的意韻綿長

香包製作是項細功夫,一針一線都要考量,不僅需要對布藝製作和色彩搭配具備極高的敏感度,掌握刺繡工藝更是重中之重。

除了布藝之外,香也至關重要。自古以來,香道就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文化,一枚小小香包的“核心機密”正是香料。

香包中配以各樣中草藥研磨混合而成的香草,其類別、比例不同,散發出的香氣也會千差萬別。

材料雖有限,呈現的卻是不平凡的技藝,往昔歲月繡於一面,百物風姿繪成定格,上千年的文化積澱亦縫進了細密的針腳中。

如何在這千年民俗傳統中注入新的靈魂的血液?

以王彩紅爲代表的香包匠人們不斷求索,在傳承的同時不忘創新工藝,如今,古老的香包逐漸蛻變成爲了一種新型的文化民俗符號,時興的款式也變得更加精美繁複,然而不變的是手工藝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樸素寄願。

一包裡,縫的是亙古歷史,一包裡,更氤氳出今日今時。作爲河南的文化歷史名片,香包也在時光的一針一線中,有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爲了更好地助力用戶暢享美好生活、感受文化魅力,中國移動推出數字生活特權包。用戶不僅可以享受40GB大容量存儲空間,還能隨時記錄生活中的快樂瞬間,照片即拍即傳,不佔手機空間,5G高速傳輸,不開會員也不限速,還能按照文件類型分類,方便查找。

進入中國移動APP搜索“數字生活特權包”,移動用戶即可0元免費領8大產品權益,包含視頻彩鈴基礎功能、防詐騙來電號碼提醒、移動雲盤存儲體驗權益,以及其他特權體驗,暢享看、聽、讀、玩等多種精彩內容。

在數字生活影響下,移動通訊特權也有了新的發展。傳統工藝通過中國移動雲盤被保存下來,而傳統手工匠人也通過中國移動數字生活特權包,獲得更多靈感,傳遞更多美好祝願。

中國移動數字生活特權包,以科技力量承載數千年厚重文化積澱,一幅幅多彩鮮活的生活畫卷由此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