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一寸,追尋千年時光
面對千年壁畫,身着白大褂、頭戴口罩、手捏棉籤和手術刀……這是陝西曆史博物館壁畫修復團隊的日常。每幅壁畫都是歷史瑰寶,他們以匠心做修復,不斷探索新理念和新技術。同時,通過現場修復展示、壁畫製作工藝體驗等互動活動,讓更多人感受文化、觸摸歷史。
“穿越”回大唐,你將怎樣生活?打一場馬球、飲一壺西域美酒、跳一曲胡旋舞……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珍品館,一幅幅唐墓壁畫讓人們在唐風唐俗中沉浸良久。陝西曆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說:“唐墓壁畫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內容取材於唐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陝西曆史博物館珍藏唐墓壁畫641幅,共1200多平方米,是目前唐墓壁畫館藏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博物館。這些壁畫的修復保護,都由陝西曆史博物館的一支壁畫修復團隊完成。
與時間賽跑,搶救壁畫
身着白大褂、頭戴口罩、手捏棉籤和手術刀。博物館的壁畫修復實驗室內,一羣人屏息凝神,指尖緩緩移動。他們面對的不是病人,而是一張“千歲高齡”的壁畫。
楊文宗正用棉籤蘸着去離子水,在壁畫上輕輕滾動,粘除壁畫表面的污染物,棉籤滑過,壁畫一寸寸顯露真容。他是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即使已從事壁畫保護修復工作34年,修復過上千件文物,他依然不敢馬虎。
一幅1平方米的壁畫,表面清理可能會用到成百上千支棉籤,而這僅僅是壁畫保護修復工作的一個步驟。楊文宗說:“出土壁畫往往有起翹、裂隙、空鼓等多種‘病症’,我們就是對症下藥的‘壁畫醫生’。”
考古發掘中,打開墓室的那一刻,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就開始了。“一束光、一陣風、一次震動都可能傷害到壁畫,必須快速處理。”楊文宗說。
爲了讓壁畫免遭侵蝕,壁畫修復團隊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對唐墓壁畫進行異地搬遷保護。在墓室中,先對壁畫進行加固,再將壁畫進行切割揭取,其間要經過現場記錄、塗膠、敷紙、貼布、烘烤等一系列複雜程序。其中塗膠、敷紙等工作必須一氣呵成,不能中斷,在地下十幾米深的墓穴中,有時一待就是小半天。
“要麼不上手,上手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楊老師一直這樣說。”28歲的壁畫修復師李超說。“想好了,再動手。”這句話總掛在楊文宗嘴邊。“每一幅壁畫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瑰寶。”楊文宗說。
多學科融合,探索新路
雲霞簇擁間,神龜仰天長嘯,靈蛇蜿蜒纏繞,這幅莊嚴古樸的玄武圖壁畫,引來參觀者的連連驚歎。它的復原便出自博物館壁畫修復團隊之手。
玄武圖出土自西安市長安區的韓休墓。“由於損壞過於嚴重,一開始決定只修而不復原。一張玄武圖的原始圖像給了我們希望,便決定試一試。”保護修復部副主任王佳說。
團隊先對壁畫整體進行電腦圖像復原,對缺失的線條進行復原性勾勒,然後將整幅壁畫分爲5個區域,兩人一組在殘片中尋找邏輯關係,一一拼貼。“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是這樣繁瑣,10年來,生生把我這個急性子磨成了慢性子。”王佳笑着說。
粘貼完成後,團隊利用專業檢測儀器分析玄武圖的顏料成分,對色彩進行科學性復原。修復工作歷時1年,當玄武圖完整地呈現在李超面前時,他非常感動:“你無法想象那種感覺,它穿越時光,重新呈現在你面前。那一刻,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壁畫修復團隊有20餘人,其中一半都是90後,不乏藝術史、考古學、壁畫研究、文物保護修復、物理學、分析化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的人才。截至目前,這支年輕的團隊已經完成了近百幅唐墓壁畫的修復工作。
壁畫修復師孟元亮從海外留學歸來後,成爲壁畫修復團隊的一員。她非常喜歡這個年輕而有活力的團隊:“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後,每個人都可以獨立申報或參與相關課題的研究。”
“壁畫修復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工作,不僅要修習老手藝,更要不斷探索新理念和新技術。”楊文宗說。他指向一幅新修的壁畫,“仔細瞧,這裡的線條會向下偏離幾毫米,可以區分哪裡是新修的,哪裡是出土時的部分,新舊色彩也特意做了細微差別,做到‘遠看一致、近看有別’。”楊文宗解釋,“老匠人追求修復得與舊物一模一樣,現在我們秉承保持原真性、可再處理、可辨識和最小干預原則。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讓文物在未來得到更好的保護。這就體現着保護修復理念的巨大進步。”
更親近公衆,傳播文化
2015年,陝西曆史博物館建立陝西壁畫保護修復研究基地;2018年,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揭牌運行……這些年,楊文宗越來越忙,經常赴省外承擔壁畫修復與技術把關等工作。
近年來,壁畫基地圍繞壁畫揭取、遷移工藝、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等方面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納米新材料應用、砌體切割系統、顏料光譜數據庫、館藏壁畫數字化平臺等不少技術成果已在業內推廣應用。
壁畫基地主任路智勇說:“博物館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專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我們還與內蒙古、寧夏、甘肅等地的文博單位建立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與美術院校建立合作研究基地。”
“原來修復一幅壁畫需要這麼多工序,真不容易。”參觀完壁畫展廳,遊客孫遠朋意猶未盡地在手機上瀏覽了韓休墓的虛擬壁畫展,互動式展覽讓她對壁畫修復的理念、工具、流程有了不少了解。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不少遊客站在一間玻璃房前駐足觀看。壁畫修復團隊將工作室搬進展覽館。3幅大型唐韓休墓壁畫的搬運工作也在緊張籌備中,它們將被搬運至韓休墓壁畫專題展館中,以邊修復邊展覽的形式,讓觀衆看到壁畫的整體修復過程。
“我們舉辦了虛擬展覽、現場修復展示、壁畫製作工藝體驗、壁畫拼圖等活動,所有嘗試,都是爲了讓公衆離文物近一些,再近一些。”路智勇說,“希望更多人能夠領略唐墓壁畫的魅力,我們也會更加努力地幫助大家親近文物、感受文化、觸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