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一邊折斷翅膀,一邊要我們快樂飛翔。

Yisc

就我而言,才能就像翅膀,而快樂和熱情就是所謂的動力和修復工具。回顧從前,小學我們天真又無邪。那時候的薪水沒有像現在讓人絕望,也只是個只要念好書、上好大學,就有企業要你的時代。所以可以在小學這段無憂無慮的時光,盡情享樂盡情玩。

隨着世代變遷,看看現在。上了臺清交成就有好工作?沒有;擁有博士畢業證書有錢賺?沒有;滿肚子洋墨水就有錢、有車又有房?我想,那得看你上輩子有沒有上香積陰德,或是父母親是不是所謂的「孝子」。臺灣文憑資歷越來越好難,文盲越來越少,這是好事——但同時,那張紙也越來越沒有價值,大家也越來越不快樂。說到底,怎樣纔是人才?怎樣才能被稱作「有才」?看看那些拼了命死讀書,只求能考上父母心目中好大學的孩子,有多少人其實是喜歡繪圖寫作的?有多少人其實是喜歡運動交際的?又有多少人,只想煮頓好吃的飯菜,或是開間小巧咖啡廳,與客人享受悠閒時光的?很多人忘記了……越是樂在其中的事情,越是容易成功,即使無才也會有才,因爲願意主動學習和努力。但這個社會、這個教育制度,甚至是我們敬愛父母親,已經把那所謂才能的翅膀給折斷,也不給所謂修復能力的快樂和熱情,卻同時要我們能夠開心飛翔。試問,天生的翅膀被折斷後,到底該如何飛翔?用氣球綁在身上嗎?還是拿紙糊的翅膀從高樓一躍而下?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只是不會想的讀書工具,有所謂的媒體和網路在,他們所能獲得的資訊越來越多,卻越來越覺得迷惑。到底,我這麼作開心嗎?這麼做是對的嗎?如果不對或不開心……我又能怎麼辦呢?出去外面吃自己嗎?其實,在茫茫人海中,已經有不少年輕人想從名爲「家」的企業中辭職,去外頭尋找新的道路。如果成功了,或許會回家分享;如果失敗了……下場可能就是許多新聞所播報的悲慘故事。社會的價值觀導致學生只能不斷念書,扼殺了他們天生的才氣、熱情和快樂,只爲能獲得好工作或賺大錢,這樣老了纔不會餓死在路邊。然而,臺灣的社會不再只需要一個擁有高學歷畢業生,而是要一個唯命是從的廉價勞工。所以大家都迷惑了。爲什麼只能讀書?爲什麼這麼不快樂?爲什麼孩子不讀書?爲什麼孩子這麼不快樂?爲什麼沒有員工?爲什麼沒有人才?說來諷刺……有必要快樂嗎?只需要唸書而已吧?最底層的家,從孩子出生便灌輸:「你要念好書,上好的大學,這樣纔是乖孩子。」於是,孩子從小學開始,念那些如同外星人語言的英文單字,和上一堆自己也搞不懂在幹麼的才藝班。然後,忘記了玩樂和投入的快樂,只剩下被迫的不情願。幸運的,可能會在才藝班中找到才能,並開始磨練。不幸的,舊址剩下悲慘的童年回憶。擔任中間階層的教育,從國中就把孩子壓得死死的,這樣才能逼迫他們唸書,考上好高中來提升學校名聲。嗯?快樂?給我乖乖唸書再說吧!才能?不是要你念書了嗎!高中開始告訴你「天生我才必有用」,卻要人從國、英、數、地、歷、公、物、化、生選幾個來讀,沒有體育和美術。高職?好吧,也不過就是叫學生早點決定出社會的方向罷了——選定還不能反悔,除非你能考上好大學!而且在進入高職的同時,還得先被家中父母罵不上進、只會玩。沒成功先被打死一半的信心,剩下的再由學校老師唸到歸零。不開心?沒關係,等考試拿到好成績,你就會很快樂了……吧?接着,進入所謂的美好大學。聽說可以玩樂四年?真是太好了!終於有機會……嗯?爲什麼我們必須在大學二年級就決定要不要考研究所?爲什麼我們必須在三年級就進入補習班?爲什麼四年級的我們一點都不悠閒,而是準備進入下一個被稱作研究所的地獄?說好的快樂呢?說好的才能呢?不是終於可以好好培養自己的興趣了嗎?說好的幸福呢?至於出社會後的事情我不知道,因爲還未踏出那第一步,便先被那股黑暗氛圍給嚇到哭爹喊娘了。才能很重要,而多半成就它的就是所謂的快樂和熱情。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難道孩子迷茫時,只能捫心自問卻得不到答案?還是隻能唸書卻不會想,當個最聰明的傻子?人才、人才的高喊着,有人想過問題在哪嗎?還是這在他人眼裡中,是很應該的呢?人要活的快樂、工作要樂在其中、要依據興趣選工作……這些都是騙人的,對吧?小孩子其實不是不會想,甚至會想很多,但卻不敢表達。當他們問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唸書,而改作喜歡的事情,卻被人一口否決後,就不會再問了。因爲不想捱罵、不想受挫折,也不想讓父母擔心,只好關上心門,在門後獨自哭泣。小孩子是非常有才能的,就如同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一出生便帶着屬於他們的翅膀來到這個世界。但是很多人的翅膀卻在遇上讀書這面高牆時,應聲生摔斷,無力再舉起,想修復也沒門路。沒有熱情和快樂來保護翅膀的他們,最後只能隨波逐流,卻不能成爲其中的一股清流。多少人忘了,小孩的本分就是要開心長大?等到長大才回頭開心,真的開新的起來嗎?會先被一堆壓力給壓垮吧?他們快樂嗎?我們快樂嗎?如果我們樂在其中,那麼是的,我們很快樂。但如果強逼去作不快樂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沒有動力展翅高飛,只會忘記自己能飛翔,並疑惑的想:「爲什麼要我們快樂的飛?」

●作者Yisc,臺北,大學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電玩正妹」王可可:在澳洲加班會有兩倍薪水

女記者澳洲打工:我們怎麼看越勞 他們就怎麼看臺勞

清大屠夫熱議 美女作家成英姝:大學畢業生手不能髒?

補教老師「無力逃亡」的心聲

薪資福利沒競爭力 我還是舍澳洲回臺灣充電

去比澳洲更難賺的溫哥華--年輕人大逃亡之短暫逃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