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有位老人想買大房子,卻驚覺卡上 580 萬鉅款竟不翼而飛
青海西寧,一老漢買房,前往銀行欲取出卡上580萬元,卻發現卡上空空如也,老漢驚慌不已,趕緊找櫃員查看,結果,櫃員告知老漢,卡上的580萬全部買了理財產品,老漢傻了眼,稱自己從未買過理財產品,櫃員堅定地說:都是你自己簽名買的!“不可能!我根本就不懂什麼叫理財產品,更沒有人和我介紹過這個東西,我不可能去買這個東西的!”老漢緊皺眉頭,仔細的回憶了半天,確信沒人和自己提過理財產品的信息。“大爺,目前咱們銀行這裡查到的信息,就是您親自簽名購買的理財產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地回答老漢的疑問。“我不信,你給我調監控,我要看看證據!”老漢還是不相信,自己明明沒有做過的事情,怎麼突然之間就發生了呢。“大爺,我這裡是沒有權限提供監控錄像的。但是系統內可以查到您的電子親筆簽名,您可以看一下。”工作人員將系統內的信息調出,展示給老漢看。老漢看着電腦上的簽名,雖說字跡確實像自己所寫,但是這個所謂的理財產品,自己腦子裡也真的一片空白。眼見銀行這裡,也實在得不到解決方案,老漢決定尋求法律的幫助。老漢卡里的580萬,是他房子的拆遷款所得,當時老漢激動得睡不着覺,臨到老了被幸運砸中,他以爲自己苦盡甘來,沒想到最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整整580萬元,就這麼“憑空消失”了……老人家一輩子節儉慣了,所以拿到錢的第一時間,就是存到了銀行裡。他根本就沒有打算花掉,準備放到需要時在去銀行取用,不曾想如今發生了這事。老漢認爲自己的錢莫名變成了理財產品,主要原因是因爲銀行忽悠他,讓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名字導致,所以老漢找到一名律師,將銀行告上了法庭。銀行爲此也提供了證據,分別是老漢2013.5-2017.9幾年間,出入銀行時辦理數次業務的單據,以及老漢在銀行窗口,辦理業務時的監控錄像。從銀行方面提供的證據來看,確實是老漢本人親自來辦理的業務,而且是老漢自己籤的名字。這下,老漢所猜測的,被人代替簽名的事,根本就不成立了。老漢又聲稱,自己的拆遷款是分三次收到的,每次收到錢款的第一時間,自己就到銀行來存錢。但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並未告知自己,自己籤的是理財產品。自己信任銀行,所以銀行的工作人員讓自己在哪簽字,自己就在哪簽了字。自己一直以爲,籤的是存錢的單據而已。索然老漢說的言之鑿鑿,但是卻無法提供出有利的證據出來。因此,法庭在一審時,判決銀行勝訴。老漢不僅沒有告倒銀行,還需要支付給律師5萬元,老漢很不甘心,於是再次提起上訴。很遺憾的是,由於老漢依據無法拿出站得住腳的證據,所以再次敗訴。第二次上訴又沒贏,老漢還得再次向律師支付10萬元,前後兩次合計需要向律師支付15萬元。自己的580萬拆遷款沒拿到,反而搭出去15萬元,老漢欲哭無淚。這件事的事實真相到底如何,作爲看客的我們暫時不好評價,但是這件事倒是給了我們一個啓發,那就是無論是在任何機構、場合,辦理業務時,都需要自己仔細閱讀、瞭解相關信息,切不可盲目相信別人。同時,也希望銀行能夠加強管理,在幫助老年人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可以詳細耐心的爲老年人解釋清楚後,再幫助其辦理業務,避免再次發生此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