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塔吉克 劉湘晨記錄帕米爾
中國紀錄片導演劉湘晨大學讀中文系,曾當過老師、期刊編輯,他沒學過一天攝影課,後來卻成了紀錄片導演。一九九六年他首度進入帕米爾高原東部邊緣,拍攝記錄當地塔吉克民族的紀錄片《太陽部族》,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連續播放四年,感動許多觀衆。十多年來又陸續拍攝以新疆少數民族爲題材的《海拔5300米的古那》、《阿希克》、《大河沿》等紀錄片,近日他在臺出版書寫帕米爾高原的《天之搖籃》一書。
外型粗獷豪放的劉湘晨出生於中國東北長春,幼時隨父母遷居新疆,大學時曾到上海讀書,但新疆始終是他魂牽夢縈的故鄉。一九九六年他決定造訪位於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國最西端的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當時,他從公路的盡頭翻越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連續走上七天,纔來到這個住着色勒庫塔吉克族人、位在帕米爾高原東部邊緣的河谷小村落,也開啓了他的導演之路。「每次走這條路來,我都得靠十幾頭犛牛幫我揹負大半年份的汽油、麪粉、發電機等家當,看着牠們走在雪地上,總是讓我很心疼。」
心疼的心情,正是劉湘晨面對這個美麗之境,想爲他們記錄一切的初衷。在《天之搖籃》中,他描寫多年來他與高原塔吉克人的相處互動,以及他們的宗教、祭儀、生命與人生觀。
劉湘晨表示,高原塔吉克人生存的環境嚴酷,四季下雪,因爲沒有大片草場,畜牧人家每年得帶着一季的家當、趕着大批羊羣踏上長途到夏牧場去,這個長達十五天的「轉場」是家家每年必經的大事,所歷經的艱難也是每家的共同記憶。
因此,書中以大量篇幅記錄漫長的轉場行程。他們大多在荒野間遷徙,曾走過河濤洶涌的斷崖,以及正午時有如燒烤鐵板的岩石路。他印象最深的是渡河時,因爲水流急,河底石頭尖利,駱駝無法行走,架橋難度又大,牧民父子倆便跳下水,來回把上百隻小羊羔抱過河。
「我不止一次撲伏河邊喝水,第一口無法吞嚥,那種冰涼會讓滿口牙齒一時難以適應……很難想像,他們的兩條腿是不是還有知覺。」
劉湘晨說,在這個遠離文明的化外之境,人的相互依存是生存最重要的支撐,這裡的美景更讓來自都市的他覺得近乎「奢侈」。他得知兩條通往這裡的採礦及國防公路即將開通,心中有了更急切的使命感。「享受巨大文明或保留文化遺蹟,人類至今還沒有找到出路,但至少我要將這即將消失的一切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