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碳排放量創新高,谷歌、東航、中海油都在增加

碳排放問題已成爲全球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

7月2日,谷歌發佈的一份年度環境報告中提到,該公司202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達到143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19年的基準增長48%,較2022年增長13%。

界面新聞注意到,谷歌並非唯一一家因人工智能需求而面臨排放增加的大型科技公司,2023年微軟公司的碳排放量比2020年的基線水平增加了29.1%。

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變革,與此同時,氣候問題也已成爲全球治理的焦點。國際社會正通過政策制定、技術創新、資金投入和公衆參與等多方面努力來應對碳排放問題,共同推動全球向低碳社會轉型。

然而,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過程仍充滿挑戰。

據界面新聞查詢,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近四年《全球碳排放報告》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有所增長。

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8%,爲有史以來最大幅度下降。

2021年,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重回增長態勢,增至363億噸,同比增長6%;2022年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0.9%,達到368億噸以上。

今年3月,IEA發佈《CO2 emission in 2023(2023年全球碳排放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2023年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1.1%,增加4.1億噸 ,達到374億噸,創歷史新高。

《報告》稱,氣候和疫情全面放開是影響去年全球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具體來看,在全球空調能源需求大的地區,2023年全球因製冷需求增加導致的排放增加相對較小,約爲0.5億噸。

在能源需求較大的供暖國家,特別是美國和中國,2023年冬季氣候較2022年更爲溫和,供暖能源需求顯著降低,降低了約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但受降水量減少影響,2023年中國的水電發電量下降了約4.9%,佔全球水力發電下降量的三分之二,導致碳排放量上升約1.7億噸。

因疫情全面放開,以營收客公里(RPKs)計量的全球航空流量,與2022年相比,激增了35%以上。因此,全球航空需求持續週期性復甦,導致2023年排放量增加約1.4億噸。

此外,高速公路乘客公里數激增了約50%,導致碳排放量上升約0.5億噸。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煤炭需求,是全球排放增長的最大驅動力。”IEA認爲。

煤炭是後疫情時代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自2019年以來,全球能源燃燒排放量增加了約8.5億噸,其中煤炭排放量增長了9億噸,天然氣排放量溫和增長,石油排放量仍略低於2019年的水平。

2023年,煤炭約佔全球能源燃燒排放增加量的70%,約增加了2.7億噸。中國和全球航空業的重新開放推高了石油排放量,全球石油排放量增加了約9500萬噸;天然氣排放量在全球範圍內略有增加。

從行業層面來看,交通運輸業的排放量增長最爲顯著,激增近2.4億噸。

電力行業的排放量增幅位居第二,且地區差異最大,因爲發達經濟體的排放量下降,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排放量飆升。此外,部分地區因水力發電量短缺,導致排放量增加。若沒有這一影響,2023年全球電力行業的排放量將會下降。

工業排放量略有上升,因爲發達經濟體的工業產出略有減弱、效率提高和燃料轉換等因素不足以抵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工業發展帶來的排放量增加。

界面新聞梳理2021年和2022年報告發現,從2021年起,全球面臨能源危機,天然氣價格飆升,導致全球掀起“氣改煤”浪潮,從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排放量的增加。

2021年,“氣改煤”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約2.5億噸,尤其是在美國和歐洲,燃氣電廠和燃煤電廠之間的競爭最爲激烈;2022年,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1.6%,即2.43億噸,遠遠超過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率。

此外,電力和熱力生產仍然是碳排放主要影響因素之一。2021年和2022年排放增幅最大的行業均是電力和熱力生產。如2021年,該行業排放量增加超9億噸,佔全球排放增量的46%。

化石燃料使用量的激增,也使溫室氣體排放達到新的峰值。2021 年,能源燃燒和工業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能源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89%。

2022年石油排放量的增長超過了煤炭,同比增長了2.5%,達到 11.2億噸。其中約有一半的增長來自航空業。

從《報告》所提及的各行業層面看,在航空運輸方面,荷蘭國家排放局(NEa)表示,2023年荷蘭航空業碳排量增加11%,包括受荷蘭監管的航空公司在歐洲經濟區內的航班。雖然飛機使用清潔能源比例增加,卻無法超越航班數量增加。航空業的碳排量再次接近該產業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的高峰。

在國內,例如中國東航(600115.SH)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爲2025萬噸,同比上升103.66%;南方航空(600029.SH)爲2589.94萬噸,同比上升78.63%。

據《中國公路貨運大數據碳排放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重卡年度碳排放量約爲2.23億噸,相比於2022年的2.15億噸同比上升了3.72%。

除此之外,鋼企方面,寶鋼(600019.SH)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爲1.1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上升3.89%;首鋼(000959.SZ)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爲0.4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上升3.53%。

去年國內四大城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上升。崑崙能源(00135.HK)去年爲161.8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上升4%,總量爲四家企業之首。

港華智慧能源(01083.HK)去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爲10.4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上升25.21%,增速最快;華潤燃氣(01193.HK)爲14.5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上升3.3%;新奧能源(02688.HK)爲23.4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上升1.9%。

去年,國內“三桶油”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也均上升。中國石油 (601857.SH) 約1.7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增長6.6%;中國石化 (600028.SH)爲1.6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增長4.2%;中海油 (600938.SH) 約12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比增長12.7%,增幅爲“三桶油”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認爲,由於清潔能源部署不斷增加,排放量增幅正在出現結構性放緩。在截至2023年的十年間,全球排放量每年增長略高於0.5%,這是大蕭條以來的最低增長率。

2019-2023年期間,能源相關排放量總量增加了約9億噸。“如果沒有2019年以來五大關鍵清潔能源技術(太陽能光伏、風能、核能、熱泵和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排放量增幅將是目前的三倍。”《報告》指出。

界面新聞注意到,除傳統的工業生產活動外,科技公司的碳排放也一直受到廣泛關注。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公司對電力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

2021年,谷歌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所有業務和價值鏈的零排放的目標。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谷歌計劃投資基於自然和技術的碳去除解決方案,以抵消其剩餘的排放。

然而,在上述谷歌所發出的年度環境報告中,去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同比增長13%。谷歌表示,這一結果主要是由於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和供應鏈排放的增加。

從溫室氣體排放範圍的三個分類來看,谷歌去年範圍一排放量約爲7.9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總碳足跡的1%。範圍一的排放量與2022年相比,減少了13%。

基於市場的範圍二排放量約爲34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佔總碳足跡的24%。

谷歌認爲,去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同比增長的部分原因正是範圍二排放量同比增長了37%。而範圍二的主要來源是爲數據中心和辦公室購買電力。其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在2023年增長了17%。

谷歌指出,範圍二的排放是公司脫碳的一個關鍵重點。

谷歌表示,隨着其進一步將人工智能整合到產品中,減排可能會面臨挑戰,原因是AI計算強度增加導致能源需求走高,此外還存在與技術基礎設施投資預期增長相關的排放。

據《衛報》報道,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今年5月對媒體承認,該公司的減排目標受到其人工智能戰略的影響。自2020年以來,微軟公司碳排放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數據中心的建設。

據華爾街銀行高盛今年早些時候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將佔美國總用電量的8%;根據富國銀行發佈的報告,其預計到2030年電力需求將增長20%,僅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預計將在美國增加約323太瓦時的電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