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更優化
推動改革創新、搶佔科技制高點,需要更多高層次人才作支撐,需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這爲未來我國教育的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3年,我國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所、2.91億學歷教育在校生、專任教師近1892萬人。從數字上看,“有學上”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義務教育正在向優質均衡邁進。
在“擴優”方面,教育領域相關部門積極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辦好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等;在“提質”方面,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要堅持把促進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各方面各環節,適應社會多元化、培養方式多樣化、人才結構多層次的時代要求。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未來,教育領域將加強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資源和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瞄準人口調整資源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必須深入研判人口規模結構變化對教育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爲307.37萬人,全國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98萬人,幼兒園師生比爲1∶13.32。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爲,應推廣小班化教學,確保師資需求不降低,改善教學質量。
隨着人口下降逐年傳導到義務教育階段,以往各地存在的小學學位緊張很快將轉變爲小學“招不滿”。熊丙奇分析,如果在學學生規模減少,但保持對教育投入水平不變,就可以提高生均經費,有力改善我國學校的辦學條件。
2023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同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出臺了《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一系列政策出臺彰顯了國家改善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堅定決心。
經費不斷投入,帶來辦學條件持續改善。2023年中央財政投入近400億元,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重大項目,中小學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速,校舍面積、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率顯著提高。中央財政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支持學校更好落實“雙減”政策、提升課後服務水平。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自2012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連續達到或超過4%的目標。專家表示,考慮到近年來複雜的經濟形勢,教育投入持續鞏固,充分體現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
數據顯示,2023年各級教育經費投入中,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增幅最大。2023年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4763.19萬人,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未來仍應繼續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進一步提升高端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在高等教育領域將深入部署和加強兩個“先行先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高“適配度”上先行先試。 (經濟日報記者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