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外交大國角力 大陸堅守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外交大國角力,中國堅守巴黎協定。圖爲今年4月22日世界領導人氣候峰會以視訊方式舉行。(摘自The 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 YouTube)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璧26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分析全球氣候外交中的大國角力,指出西方國家在氣變領域投入越來越多政治考量,中國則始終堅持「有擔當、不盲從、重實幹、廣合作」的立場和態度。面對控制全球升溫的緊迫任務,國際社會各方應拋棄雜念共同努力,推動《巴黎協定》目標得到有效實施,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各自貢獻。
趙璧表示,隨着國際力量消長變化,世界氣候外交的多邊主義特徵愈發明顯。2021年國際社會已經圍繞氣變問題舉行了一系列磋商,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也將於11月舉行。雖然談判結果尚未可知,但作爲削減世界碳排放總量進程中至關重要的推動力量,美歐中英四方的博弈還將繼續。
趙璧認爲,美國已將氣候議題作爲重塑國際形象的重要公關契機,同時促進美國經濟回暖。拜登希望藉由新的減排目標推動清潔能源革命,爲美國創造1000萬個工作機會。可見,拜登把氣候議題視爲一個內外聯動的抓手,既能帶動美國經濟復甦,又能確保美國繼續獨佔新科技鼇頭,並讓美國在未來世界氣候變化合作中重獲領導地位。
至於拜登「氣候新政」的實施成效,對內要看其任期第一年的500億美元投資能否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對外則要看拜登能否切實履行美國在千億氣候援助資金中的出資比例,以及能否引領發達國家在與開發中國家陣營就平衡歷史排放、補償人均排放等問題的談判中取得實質性進展。
趙璧稱,歐盟方面,因不願將應對全球變暖的領導地位拱手讓人。具體而言,從三方面對美國進行了「阻擊」:一是2020年底將2030減排目標從此前的40%提高到55%。二是在因川普毀約受傷後,歐洲國家轉向中國謀求在氣候議題上的共識。三是在美方發起的「領導人氣候峰會」舉辦前一天,歐盟發佈《可持續金融分類授權法案》。這被認爲是幫助金融體系將資本轉向低碳經濟的最大進步之一,預計將有助於縮小《巴黎協定》簽署以來氣候行動與實體經濟投資之間的差距。
趙璧強調,歐盟在氣候外交上的博弈成果,一方面要看歐盟各成員國能否始終保持路線、立場和行動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看在美國挑戰下,歐盟能否在一系列氣候會議上繼續保有「意見領袖」和「行動先驅」地位。
趙璧說,英國則把減排作爲脫歐後實施「全球英國」戰略的重要途徑。去年12月英國政府將2030年減排計劃設定爲較1999年減少2/3,今年4月又更新爲2035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8%。英國如此高調設定減排計劃,既有迎合美國的成分,也想借此展現「大國」形象,希望其他國家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