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遙感+健康”重大創新成果 “湖北造”醫學遙感衛星閃耀升空

(原標題:全球首個“遙感+健康”重大創新成果 “湖北造”醫學遙感衛星閃耀升空)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杜巍巍 鄒亞琴

“10、9、8……3、2、1,發射!”9月24日上午10時31分41秒,在山東海陽市東方航天港近海海面上,隨着一陣巨大的轟鳴聲傳出,捷龍三號遙四運載火箭尾部騰起橘色火光和煙霧,劃破九天、直衝蒼穹。

點火640秒後,火箭成功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健康號”(馭星二號05星)醫學遙感衛星(以下簡稱人民健康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宣告着這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在茫茫的太空之中,這顆由“武大造”的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正式亮相。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名譽院長李德仁現場觀摩發射成功後說:“這是了不起的壯舉。中國人在遙感衛星服務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領域,做出了新的努力和嘗試!”

醫學與遙感領域的跨界首秀

人民健康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院長龔健雅介紹,這顆衛星是2022年4月武大人民醫院與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成立全球首家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後,“遙感+醫學”推出的首個醫工融合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人民健康號衛星重量約爲60公斤,裝備一臺可見光高光譜相機和一臺紫外多光譜相機,具有成像幅寬大、成像時間長、光譜可編程、光譜模式多等諸多優點,滿足學科交叉探索需求,可探測影響人類健康的環境因子。衛星同時配備高速數傳、大容量存儲、大功率電源,具有成像範圍大、光譜選擇靈活、數傳速度快、存儲容量大四大優勢。

龔健雅院士介紹,地球觀測組織GEO發佈《GEOSS全球地球綜合觀測系統》制定的九大社會服務(健康、災害、森林、能源、水體、氣候、農業、生態、海洋)中,目前唯獨缺失針對健康領域的專用遙感監測衛星,在數據源頭上限制了醫學與遙感信息領域進一步交叉融合。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萬紅慧介紹,遙感是用科學方法診斷地表特徵,醫學是用科學方法診斷器官和體表特徵,二者密切相關。打破學科壁壘,用“醫學+”融合創新理念爲人類健康探尋新路,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以改革創新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服務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方向。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平湘介紹,基於人民健康號衛星,可建立面向環境健康因素廣域綜合監測系統,服務於傳染病溯源、地方性疾病分析、災後疫情防控、公共疾病傳播與預防等醫學遙感應用領域,將爲中國乃至全球的健康研究提升健康環境的遙感監測及信息獲取能力。同時深度融合遙感觀測、信息挖掘、疾病防控、公共衛生、時空分析等學科前沿,爲服務人民健康探索新路。

人民健康號衛星服務生命健康

雖然已參與了8顆衛星的研製,對衛星研製和發射早已不陌生,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核心成員、人民健康號衛星總設計師王紹舉依然感到這顆衛星的發射非同一般。

王紹舉介紹,“人民健康號衛星”醫學遙感衛星極具創新性,是世界上首顆醫學與遙感深度交叉的探索實例。

醫學診斷所需的精準物質反演、目標精確定位,廣域頻繁普查、水土氣多模式融合等爲遙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人民健康號衛星作爲醫學與遙感領域的跨界首秀,找到服務健康領域的光譜段組合“最優解”,是本衛星研製的最大難點,這也直接決定了衛星發射入軌後是否能夠真正發揮預期作用。

爲此,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科學團隊基於人民醫院的醫學信息和海量數據這個“富礦”,縝密分析,反覆論證,多方諮詢,並結合健康領域的成果,最終確定了衛星相關的參數,精心選擇並精確標定了47個與健康相關的光譜譜段,設計了11種區域健康常用診斷模式。人民健康號衛星於2022年8月啓動,歷時一年完成全部研製和測試工作,並於2023年10月24日通過出廠評審。

萬紅慧書記強調,“人民健康號衛星”衛星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科研團隊後期會進一步完善衛星數據採集各項功能,同時探索建立更大範圍的聯動機制,把各項寶貴數據挖掘好、整合好、運用好,爭取更快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產出世界一流的融合創新成果,致力於解決更多“卡脖子”的生命健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