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湖北造

“10、9、8……3、2、1,點火!”9月24日上午10時31分41秒,在山東海陽市東方航天港近海海面上,一陣巨大的轟鳴聲傳出,“捷龍三號遙四”運載火箭直衝雲霄。640秒後,火箭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健康號”醫學遙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茫茫太空中,迎來“湖北造”的全球首顆醫學遙感衛星。

12時10分左右,地面指揮中心接收到衛星遙測數據,發射成功。兩院院士李德仁與武大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萬紅慧,在發射現場動情握手。李德仁自豪地說:“這是了不起的壯舉。中國人在遙感衛星服務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領域,做出了新的努力和嘗試!”

這顆衛星由武漢大學工科專家和武大人民醫院醫生共同打造,其使命是提升全球健康研究領域遙感監測能力,探測影響人類健康的環境因子“水—土—氣”等,量化健康相關變量與環境風險因素之間的關係,以服務傳染病溯源、地方性疾病分析、健康長壽因子監測等領域。

參與這顆衛星研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介紹,此前,地球觀測組織GEO發佈《GEOSS全球地球綜合觀測系統》制定的九大社會服務(健康、災害、森林、能源、水體、氣候、農業、生態、海洋)中,獨缺針對健康領域的專用遙感監測衛星,這在數據源頭上限制了醫學與遙感信息領域的進一步融合。

2022年4月,武大人民醫院與武大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成立全球首家醫學遙感信息研究院。雙方認爲,遙感是用科學方法診斷地表特徵,醫學是用科學方法診斷器官和體表特徵,二者密切相關,一定要打破壁壘,爲人類健康探尋新路。

“此顆衛星深度融合遙感觀測、信息挖掘、醫學診斷等,是醫工融合創新成果。”龔健雅介紹,這顆衛星重約60千克,裝備可見光高光譜相機等,具有成像幅寬大、光譜可編程等優點。

曾參與8顆衛星研製的人民健康號衛星總設計師王紹舉感到此次發射非同一般。由於是醫工跨界合作,研製團隊基於醫學信息縝密分析、反覆論證,最終確定衛星相關參數,精選、精標了47個與健康相關的光譜譜段,設計了11種區域健康常用診斷模式。衛星於2022年8月啓動研製,2023年10月通過出廠評審。

李德仁說,遙感技術在醫學領域還大有可爲,可將醫生人眼升級爲“火眼金睛”和“千里眼”,從而避免醫生在手術中對神經等造成誤傷,實現個體診治更準確、高效,有望解決更多“卡脖子”的生命健康難題。 (記者胡蔓、龍華、通訊員杜巍巍、鄒亞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