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每一種植物都有人守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野外迴歸活動暨中國植物守護者計劃啓動儀式”紀實

近日,“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野外迴歸活動暨中國植物守護者計劃啓動儀式”在雲南西雙版納植物園舉行。國家林草局有關司局,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等6個省區林草部門,國家植物園、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中國綠化基金會、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保護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及羣衆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探討交流極小種羣野生植物保護經驗,啓動實施“中國植物守護者計劃”,號召全社會廣泛關注,主動參與植物保護事業,讓中國每一種植物都有人守護。

啓動儀式通過視頻方式呈現了昆明市富民枳在原生境再次繁茂、玉溪市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雲南火焰蘭繁育體系、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守護植物“大熊貓”——紅河蘇鐵、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讓1.4億年前的植物“國寶”華蓋木重獲新生、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與景東翅子樹的保護、國家極小種羣野生植物白旗兜蘭在版納植物園科學家幫助下成功迴歸等野生極小種羣保護植物迴歸案例及管理成效。

啓動儀式後,活動主辦方在版納植物園現場迴歸種植瞭望天樹、東京龍腦香等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極小種羣植物。在昆明市、玉溪市、紅河州、文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7個州市分會場迴歸種植了華蓋木、雲南娑羅雙、景東翅子樹、白旗兜蘭等16種、3200餘株珍稀瀕危植物。

雲南省林草局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雲南省啓動極小種羣野生植物保護以來,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教訓。今天是成果分享,也是拋磚引玉,希望在國家林草局的指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和科研院校,社會組織的共同努力下,羣策羣力,共同做好雲南乃至全國極小種羣野生植物保護工作。

雲南有高等植物1.93萬餘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542種,是中國最重要的植物資源寶庫之一。2005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羣保護”概念。2010年以來,先後拯救極小種羣野生植物160餘種。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建設極小種羣野生植物保護小區(點)30個,昆明、西雙版納國家植物園納入全國總體佈局,建成植物園(樹木園)12個、植物近地或遷地保護基地13個,遷地保護活體動植物2萬餘種。建成種質資源庫、蘭科植物保育中心、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以及花卉、茶、珍貴樹種種質資源圃等,雲南90%以上極小種羣物種得到有效保護。36種植物人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31種極小種羣植物實現野外迴歸,漾濞槭、華蓋木等30餘種極小種羣野生植物種羣恢復,脫離滅絕威脅。珍稀植物保護成果應用持續推進,推廣種植蒜頭果3萬畝,長蕊木蘭、雲南金花茶等觀賞物種實現規模化培育,在城鄉綠化美化行動中推廣利用。

長期以來,傳統的植物保護工作,以科研人員、園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爲主體,公衆不僅缺乏信息渠道,更缺少參與機會,使得植物保護成爲少數人的“使命”與“責任”。隨着植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與日俱增,只有得到多數人的“理解”和“參與”,保護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爲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中國植物守護者計劃”,這是中國首個以促進公衆參與植物多樣性保護爲目標的網絡平臺,任何個人、家庭、機構、地方政府都可以通過平臺選擇並守護一種甚至多種珍稀瀕危植物,並開展力所能及的保護工作,建立公衆與中國保護植物之間的聯繫,最終實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每一種植物都有“守護者”。“守護者”由公衆、機構、地方政府自願申請,經遴選後成爲“守護者”,守護期限一年,守護期內履行守護職責,爲守護植物發聲。參與方式簡單樸實,可以向身邊的人介紹這種植物,可以爲它畫一幅畫,可以在平臺上與研究它的科學家交流,也可以是隨手轉發一條關於這種植物的信息……當你順利完成任務,可獲得唯一編碼的認證證書,“首席守護者”還可獲得進入全國植物園免票等“守護者”特權。

本次活動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發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辦,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