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爆了!中暑和感冒「差1關鍵症狀」 死亡率30%↑一圖秒測

▲真的熱爆了!不少人紛紛出現中暑症狀。(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全臺變「燒番薯」熱爆了!氣象署觀測,週日雲林縣斗南出現38.5°C的全臺最高溫。當人體處於高溫環境中無適當防護措施,恐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而發生熱傷害,其中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致器官衰竭,死亡率超過30%,醫師何鬆穎指出,起初症狀與感冒相似,可先以有無「呼吸道症狀」做初步診斷。中暑有哪些警示症狀,一圖帶你測。

國健署指出,常見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分爲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最需小心,且未必會依上述順序出現,也可能一開始就很嚴重。中暑可分爲「傳統型中暑」及「勞動型中暑」,前者多指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溼度改變的適應力,多發生於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

▲中暑症狀與感冒相似,可從「是否有呼吸道症狀」辨別。(示意圖/路透)

勞動型中暑患者則多發生於處高熱環境中之工作者,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而呈現幹燙潮紅,患者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未盡速處理可能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等致命併發症,甚至死亡,中暑患者死亡率爲30~80%。

國健署也提供「中暑相關症狀」供民衆自測,包括是否有「頭昏、頭痛、虛弱、口乾、肌肉痛、肌肉痙攣、嘔吐(2次以上)、反應變慢、渾身虛弱不對勁、皮膚燙、體溫高、失去意識超過1分鐘?」若多數症狀符合,請立即停下手邊活動,請求店家、民衆或撥打119,千萬別自己硬撐,以免錯過急救黃金時間。

▲一張圖可自測是否中暑了。(圖/截自國健署網站)

根據《今健康》採訪家醫科醫師何鬆穎指出,中暑症狀與感冒相似,常見頭痛、頭暈、體溫過高,因此在一出現不適時可先以「呼吸道症狀」做初步診斷,感冒會有喉嚨痛、咳嗽出現;反之若沒有,很可能是中暑。他也提醒,當體溫超過40°C以上、意識不清或嚴重頭痛,且出現其他如心悸、無汗、抽筋等脫水症狀,甚至難以摸到脈搏跳動等特殊狀況應立即就醫。

「夏天室內有冷氣要開冷氣,沒冷氣可以多衝水。」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人體均溫爲36~36.5°C,當室外溫度比體溫低,開窗通風就可達降溫效果,若動輒達37、38°C高溫,「此時吹進室內的風就變熱風了」,建議家中未安裝冷氣者,可以靠沖水後吹電扇,讓汗水快蒸發,進而帶走熱量。

除了在家中可靠沖水降溫外,朱柏齡也分享夏日消暑小撇步,泡冰水、使用循環式冷毛巾,或把衣服噴溼,透過體表水分蒸發帶走熱量。對於戶外工作者,除了要帶足夠的水外,也可以穿冷卻背心,或者在脖子等處披涼感毛巾,同樣可幫助降溫。

最後,朱柏齡提醒,中暑患者死亡與預後和高溫持續有關係,若發現家人中暑昏倒,也可在等待救護車抵達前先幫其泡水或冰敷降溫,若真的天氣太熱,又捨不得開冷氣,也可以去圖書館等公共空間避暑,降低憾事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