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礁見聞:菲律賓“坐灘”軍艦製造“生態之殤”
中新社三沙7月13日電 題:仁愛礁見聞:菲律賓“坐灘”軍艦製造“生態之殤”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蔚藍色的礁盤與棕灰色的鏽蝕軍艦同處一框,這種視覺上的極致反差,是中新社記者日前在中國南沙羣島仁愛礁看到的一幕。
仁愛礁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1999年,菲律賓“馬德雷山”號坦克登陸艦在仁愛礁非法“坐灘”,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中國政府當即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菲方拖走軍艦。菲方一再承諾儘快拖走軍艦,但直到今天尚未兌現。
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海南省三沙市南海巡航船隊來到仁愛礁,親眼目睹“坐灘”軍艦製造的“生態之殤”。
仁愛礁與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的直線距離有800餘公里。當記者乘船到達仁愛礁東部外海時,天氣晴朗,海面平靜。
船隊由東向西行駛,記者不多時即看見一艘軍艦突兀地傾斜在礁盤之上,通身破敗的船體與周邊的景色格格不入。
記者看到,非法“坐灘”軍艦的船體已經高度鏽蝕,塗漆大量脫落,艦體接近水面的部位出現多處大窟窿。在船舷上有晾曬的衣服、被子,甲板上原有的炮塔東倒西歪,簡易棚隨處搭建,不明用途的藍色塑料桶雜亂地擺放,幾名菲律賓人員光着膀子穿梭行走。
“菲律賓軍艦的‘坐灘’行爲,不僅侵犯了中國主權,也是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薛晨說,過去的25年裡,“坐灘”軍艦船體持續溶解腐蝕、人員生活垃圾直接排海等現象一直在持續,“菲方非但沒有撤走船隻,反而想方設法運送建材進行加固,意圖達成永久非法佔據島礁的目的。”
除了海面上肉眼可見的傷痕,現代檢測技術揭露了更多真相。據中國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和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7月8日發佈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菲律賓軍艦長期非法“坐灘”,致使仁愛礁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大幅下降,海域重金屬、油類、活性磷酸鹽含量異常升高,嚴重損害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這艘艦船已有80年的歷史,它應該被送進博物館,而不是在此污染海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楊霄說,菲律賓非法“坐灘”軍艦是二戰期間建造的船隻,在噴塗船漆、控制排污等方面,還處在非常早期和落後的階段,幾乎沒有考慮環保要求。
他說,1999年菲律賓軍艦非法“坐灘”時的物理衝撞已嚴重破壞了珊瑚礁。多年來,包括船身塗漆的散播、船體金屬鏽蝕的溶解、船上化石燃料燃燒排污和生活垃圾排放等,都集中在了仁愛礁潟湖中,“這些毒素在船隻周圍持續蔓延,對周圍的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的持續性破壞”。
“在菲律賓軍艦到來前,仁愛礁魚類繁多,礁石上的珊瑚生機勃勃,現在一切都變了。”望着仁愛礁,三沙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鬍國林深感痛惜,“中國漁民自古以來都與這片海域和諧共存,但菲律賓軍艦和漁船對珊瑚礁野蠻破壞,我們的漁民經常發現菲律賓的廢棄漁網漁具、塑料瓶等物品。”
“菲律賓‘坐灘’軍艦多停留一天,對仁愛礁的環境就多一分污染破壞。”楊霄說,菲律賓應儘快將非法“坐灘”軍艦清走,國際社會也應共同對菲施壓,還仁愛礁美麗和寧靜。(完)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