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又出“新手段”,不只對嬰幼兒下手,家裡有大孩子的也危險
嬰幼兒被拐賣的新聞總是充斥着網絡,家長們對孩子的監管也是非常仔細了。
可是,人販子又出“新手段”了,他們見幼童很難下手,可能將魔爪開始伸向了大孩子。
(一)
針對大孩子的拐騙增多
2023年6月5日,廣西警方接受了一起報案,是一起4名未成年人被騙至緬北的事件。
4名被騙的未成年人中,年齡最大的18歲,另外3人是廣西玉林市某縣城初二年級的在讀學生,分別是劉仁鬆、呂化、王楷。
而對他們實施誘騙行爲的,是他們的同鄉趙來(化名),是一個才16歲的男生。
3名初二學生是在放學後的校門口被人開車接走的,趙來囑咐他們跟家裡說自己是去泰國的餐廳做服務員。
而年齡較大的李次南是在初中畢業後,在外面玩的時候結識了趙來。
趙來將他們拐騙至緬北,他們被迫參與網絡詐騙活動,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到打罵和威脅。有孩子設法向家長髮求救信息,家長才向警方報案。
2024年8月13日,山東濟寧18歲的小夥孔祥宇,從河南鄭州乘飛機到達雲南西雙版納,隨後入住在當地嘎灑鎮一個賓館。
8月14日晚上11點被人帶到邊境,後偷渡去了緬甸,8月15日早上6點到了緬甸境內。
孔祥宇姐姐稱,弟弟沒讀完高中,文化水平較低,可能是聽朋友說緬甸有高薪工作“揹回”手錶就相信了。
孔祥宇在8月15日給朋友發完信息後徹底失聯,家人報警並聯繫了駐緬甸大使館登記信息。
這一樁樁案件,也正在向我們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人販子正在把他們的拐騙目標,轉向青少年和年輕人。
至於原因吧,一方面是因爲幼兒的拐騙成功率越來越低,另一方面一些非法工廠、黑作坊或犯罪組織可能需要年輕力壯的勞動力,更有可怕的是一些非法的器官交易市場中,健康的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器官更受需求。
年輕人涉世未深,在這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中,一份高薪工作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
我們既要鼓勵孩子有進取心,更要培養他們有自我辨別和保護的能力。
(二)
防止孩子被拐騙,家長要這樣做
第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對孩子很好的保護!
有很多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後,會出現叛逆的行爲,父母要麼很少跟孩子交流,要麼一說話就是責罵,根本沒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興趣愛好和需求。
那麼當孩子感到孤獨迷茫、遇到事情時,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這樣孩子就容易遇到危險。
建議不管孩子有多大,我們家長每週都要安排固定的家庭時間,一起看電影、玩遊戲或者聊天,增進親子感情。
父母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愛,孩子願意向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且當他遇到問題時也會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助和建議。
第二,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情緒波動,當孩子出現異常情緒時,如焦慮、抑鬱、憤怒等,要及時與孩子溝通,瞭解原因,並給予關心和支持。
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挫折,父母可以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給予鼓勵和建議,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第三,加強安全教育。
“危險無處不在”,父母要經常向孩子傳授安全知識,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包括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隨意透露個人信息、遇到危險如何求助等。
例如,告訴孩子如果在外面遇到陌生人搭訕,要保持警惕,儘快離開。如果迷路了,可以向警察、商店店員等求助。
青少年和年輕人自身要保持警惕,對過於美好的承諾和機會保持懷疑態度。
在網絡交往中要謹慎,不輕易與陌生人見面。如果發現可疑情況,要及時向家人、老師或警方報告。
第四,制定家庭規則。
孩子的任性妄爲往往給他們帶來危險,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明確孩子的行爲規範和責任。
例如,規定孩子放學後要按時回家,未經父母同意不得外出過夜等。
那當然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遵守家庭規則,爲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規則,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規則要合理適度,不能過於嚴格或寬鬆。過於嚴格的規則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壓抑,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安全大於天,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都要共同努力,爲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我們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