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正夯  政協委員談劍峰:生物資訊外泄就沒了!

▲今年春運期間,大陸各地車站流行「刷臉」通關。(圖/取自中新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人臉辨識系統全球已被廣泛運用,不過上海衆人網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資訊安全行業協會會長劍鋒認爲,網路沒有絕對的安全,他不僅自己不用任何網上支付,還呼籲不要用人臉辨識作爲網路身分證。他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建議國家加大對網路資訊安全產業的投入。

根據《華商報》報導,每逢新的互聯網技術應用概念出爐,談劍鋒總要潑上一盆冷水,「網路沒有絕對的安全!」在iPhone X問世,人臉辨識功能炒得火熱時,他指出,「密碼丟了可以換,但生物資訊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泄露,對不起,你不可能再有第二張臉了。」

談劍鋒有兩部手機,一部是iPhone,用來上網;另一部是華爲,只用來打電話,完全斷網,「網上支付我都不用,我認爲不靠譜。」他既不用微信支付,也不用支付寶。在他眼裡,相當數量的互聯網公司只顧及流量,卻不顧用戶安全;只顧及體驗,卻不顧隱私保護。

政協委員劍峰。(圖/翻攝自中國經濟網

「人臉辨識出來時,很多公司宣傳時都標榜自己的辨識準確率有多高,但事實上準確率越高,風險可能越大。」談劍鋒說,因爲這些公司都沒有提示,或者說用戶都沒有去考慮後臺伺服器的問題。在互聯網環境下,一旦採用生物特徵認證,就一定會有特徵資料庫,所有的生物特徵資料,只要進入電腦,就會被轉換爲電腦代碼,只要是代碼就可以被截獲、被重放、被重構

談劍鋒指出,伺服器端存儲大量使用者的特徵資料庫,特徵資料庫一旦被駭客犯罪分子獲取,後果無法挽回,「各種各樣的資料化,我們有沒有真正想過,這樣做安全嗎?」

談劍鋒表示,有調查顯示,在資訊安全投入佔資訊化投入的比重方面,美國佔了20%~25%,歐洲爲10%~15%,中國僅有1%~3%,意味著作爲世界第一的互聯網應用大國,我國在網路安全上的投入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網路資訊安全產業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他建議,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將網路安全產業定義戰略新興產業。要從戰略層面進行網路安全的體系化層次化設計,克服認知盲點,梳理網路安全需求,建立政府、企業間資訊共用機制定期爲各機構培訓網路安全,同時制定積極的網路安全產業發展政策,在政府及國有企業採購中增加網路安全產品服務採購比例,提振產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