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迎來融資高峰期
人形機器人領域再次迎來一筆新融資。
近日,具身智能公司星動紀元宣佈,已完成近3億元Pre-A融資,本輪由清流資本、元璟資本、阿里巴巴聯合領投,其它投資方包括策源資本、聯想創投、世紀金源等,融資資金將用於加速具身智能技術的原生性突破性研發以及通用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
星動紀元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於2023年8月在北京成立。創始人陳建宇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並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博士學位,他同時在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擔任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從事機器人與AI的研究。
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行業有史以來的融資高峰。僅在上半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金額就突破了70億元人民幣,超過2023年全年。在中國,宇樹科技、銀河通用、智元機器人等頭部公司也在今年先後宣佈融資,其中宇樹科技估值已超80億元。
11月4日,陳建宇及星動紀元相關投資方接受了界面新聞的採訪,談及投資人形機器人的企業的邏輯和未來可能的技術趨勢。
人形機器人被資本追逐,一方面來自於特斯拉雄心勃勃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計劃,另一方面則受到ChatGPT的影響。元璟資本執行董事任易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投資星動紀元的邏輯之一,是看好具身智能領域能夠出現真正的大模型公司。
任易認爲,由於語言是人類經驗密度最高的一種數據,語言模型也成爲了新的AI範式下最先突破的領域。但具身智能建模的是人類和世界最原始的互動形式,因此目前還沒有出現範式,廠商都在嘗試突破,投資機構同樣在等待這一突破的時機,也就是屬於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
聯想創投史晨星則提到,“星動是市場上明確的端到端第一,今年開始大家都在轉向具身大模型,星動進展是比較快的。很多企業還是分層路線,上層連接大語言模型,底層用MPC,星動已經完全端到端AI驅動了。”
人形機器人的“端到端”(End-to-End)指的是從傳感器輸入到執行器輸出的整個過程,其中不經過複雜的中間步驟或人工編碼的規則,而是通過一個統一的模型來實現。端到端的優勢在於,這種方式更接近於人類的思考過程,能夠大幅提升機器人的泛化性和通用能力。
這也是人形機器人未來最確定的技術趨勢之一。傳統的機器人算法需要做較爲細緻的編程,以命令機器人執行相應的任務,但部分難以建模的複雜動作無法完成,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正因如此,現有的人形機器人也還很難在工業和家庭場景中發揮作用。
但機器人有了更好的通用能力和泛化性之後,就能更快地實現商業落地。
陳建宇舉例,在工業製造場景中,即便機器人從未熟悉過面前的工序,但基於海量數據的訓練後,它擁有物理常識和推理能力,能夠對新任務進行理解和泛化,首次上手操作即可達到80分水平。在人類演示和練習之後,不斷進階到100分水平。
在未來市場終端應用場景愈發明確的前提下,今年國內人形機器人企業紛紛加大了端到端技術路線上的投入。各家競逐大模型之際,團隊的科研攻關能力往往決定了資本押注的對象。
除了端到端之外,星動紀元的另一個研發重點是增強機器人與物理世界感知交互的能力。而打造一款能夠理解時間、空間等複雜信息的“世界模型”,也被認爲是具身智能下一個突破。
在陳建宇看來,目前大多數公司都把研發重點放在了機器人的語言圖像處理能力(大腦)上,但在物理交互(小腦)層面的努力仍然不夠,這也是星動紀元與其他公司最大的差異。
“我們正在做的事,就是把機器人從基於人類知識和先驗的建模中解放出來,獲得通用的智能。也只有當機器人具備足夠的泛化性時,就不用針對單一任務單獨設計機器人的軟硬件了,機器人的應用也將隨之迎來階躍式的發展。”陳建宇說。
產品層面,星動紀元在今年發佈了首款人形機器人產品星動STAR 1,它的最大負載爲160kg,最大奔跑速度高於6m/s,並且實現了端到端的泛化行走與抓取,已面向科研教育市場推出首批產品,且與多家工廠展開接觸。
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爆發時刻預計,普遍在3-5年以內。在其廣泛商業落地之前,投資人仍然需要具有足夠的耐心。
策源資本認爲,人形機器人的回報週期至少5年起步,初創公司還是需要持續的融資來支撐大量的研發投入。“現階段希望星動紀元在未來1年在至少一個應用場景形成市場化商業訂單,完成一定量臺套的出貨,這也將考驗團隊的生產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