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暴拆比亞迪蔚來,這次要摸透中國電車的獨門秘訣.
還記得在燃油車時代,受限於技術、經驗等落後,一些中國車企只能靠拆解外國汽車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並發展。
然而在新能源時代,得益於電動化技術領先,中國電車成爲了被外國人拆解研究的對象。
從日本到美國,從媒體機構到專業車廠,接二連三地拆解中國電車。
這不就在最近,咱們國產電車又雙叒叕被日本機構拆了,並且這一次,他們試圖要摸透咱的一大獨門秘訣。
他們拆解的情況如何,咱們的秘訣又是啥,接下來小編就詳細說一說。
01.
拆解的風吹到比亞迪和蔚來
是這麼回事,日經中文網今天(10 月 21 日)發表了一篇報道,稱日本中部經濟產業局在 10 月 7 日舉行了一場分享純電動汽車技術動向的研修會。
這場研修會吸引了日本中部地區約 70 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他們訪問了電動汽車的拆解展示設施,並學習中國電動汽車的車身結構和零部件設計特點。
根據報道中的說法,這場研修會共展示了 16 臺被拆解的車型,拆出的零部件數量超過 9 萬個。
從現場實拍圖來看,每輛車都被拆解乾乾淨淨,只剩一個車身骨架,以及每輛車前都擺放着該車型的車身結構明細,便於參加者學習。
其中,有兩臺車來自中國車企,分別是比亞迪的 ATTO 3,也就是國內的元 PLUS,以及蔚來 ET5。
其實我們IT之家曾報道過,在今年 6 月,有日本的機構就對比亞迪純電動汽車進行了拆解調查,希望供會員企業在開發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時進行參考。
當時被拆解的車型,正是 ATTO 3,被認爲具有很高的內飾設計性和安全性能,性價比很高。
據悉,這處純電動汽車拆解展示設施開設至今已有兩年半,截至目前共計已有 450 家企業、6000 多人前來參觀,展示內容定期更新。
而在本月末,理想 L9 也將被加入到被拆解的陣營中。
02.
研究中國電動車便宜的秘訣
而說起日本這場研修會舉辦的目的,正如小編在開頭提到的那般,爲了摸透一個秘訣 ——中國電動汽車爲何便宜。
報道指出,中國車企能夠生產低價電動汽車的背景,在於零部件的通用化和自產化。
在研修會的現場,很多參加者都很好奇比亞迪 ATTO 3 怎麼才能以極低的成本生產。
而經拆解發現,該車的特點之一是推進零部件的整合:在電動驅動裝置“E-Axle”中,除了馬達、逆變器、減速器之外,還整合了車載充電器和直流電壓轉換器等共 8 個零部件。
得益於此,便可以降低零部件成本並減輕重量。
並且,比亞迪還推進與其他車型共享零部件,並進行自產化,利用銷量多的優勢,把零部件成本平攤了下來。
不過在拆解完比亞迪 ATTO 3 等中國電車後,日本拆解機構指出了兩個問題:
其一,很多人覺得有部分設計不夠完善,認爲車載電池的防水性能不夠。
其二,運營展示設施的主任指出:“中國廠商非常重視低成本生產”,會嚴格區分要投入力量的部分和其他部分,“對品質的看法與日資廠商有所不同”。
對於這處關於“品質”的言論,有IT之家家友直言:日系車企也好意思說品質。
亦有家友表示:一輛蔚來 ES8 用的鋁合金,夠日本產 10 輛雷克薩斯 LX570 了。
03.
拆解仙人拆不停
也不怪網友們稱日本爲“拆解仙人”,在拆解中國電車這件事上,日本似乎有點上癮了。
拋開這次拆解比亞迪 ATTO 3 和蔚來 ET5 不談,此前國產電車公開被拆已有三次。
第一次要追溯到 2021 年,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幾位教授拆解了五菱宏光 MINI EV 的頂配版。
他們推測,這輛車的成本價在 2.7 萬元左右,驚歎於成本之低。
第二次則是在 2023 年 6 月,日本最大出版社日經 BP 社對比亞迪海豹進行了全面拆解,包括車體、電池、動力總成、電控設施、內飾部件等。
在拆解完畢後,他們對比亞迪的平臺配置讚不絕口,將高壓系統、電動車駕駛控制相關功能的動力單元,以及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列爲不容錯過的看點。
該社高級研究員表示,書中包含了很多關於中國製造商的發展政策和設計理念的信息,將在未來引領世界的電動汽車。
第三次是在今年 7 月,同樣是出自日經 BP 社之手,他們又對極氪 007 下手了。
他們亦發行了一本名爲《吉利汽車 ZEEKR 007 徹底分解》的書籍,內含逆變器、電機、電池、底盤、車身、內飾件、電氣元件、ECU 等部件的 500 多張圖片和全面解析。
歷經拆解,他們又對極氪 007 心服口服,稱讚爲“性價比最強”的中國電動車,是吉利版“雷克薩斯”。
從五菱宏光MINIEV 到比亞迪海豹,再從極氪 007 到比亞迪 ATTO 3 和蔚來 ET5......
無一例外,中國電車被拆解後,有兩點會讓對方大爲讚歎:配置之高,成本之低。
尤其是後者,着實是讓人家感受到了來自中國電車的震撼。
04.
摸透是一回事,學會是另一回事
只是在一些網友看來,縱使日本拆解再多的中國電車,把省錢的秘訣研究到明明白白的程度,也很難學得來。
因爲究其核心原因,在於最重要的環節是產業鏈。
有IT之家家友就指出,主要還是產業鏈齊全,幾乎整個供應鏈都能在國內找到,綜合成本的優勢。
從全球範圍來看,論電動汽車的產業鏈之全面,中國可以說是獨一份,再加上整個上下游都在卷,自然能把成本打下來。
所以說,即便日本機構把中國電車拆得再透徹,至少在短期內,日本電動汽車恐怕很難復刻出一條相同的發展之路。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家日本可是把寶押在了氫能源汽車上。
但就是不知道,氫能源這塊寶,何時能兌現,又是否能兌現。
本文源自: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