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牛「偷精記」:極致牛肉的育種經濟大戰略

日本近年多次傳出的「跨國偷渡和牛精子」案,不僅讓日本引以爲傲的和牛業者震驚,更讓中國與日本之間暗中「偷精換種」的犯罪事件浮上臺面。圖爲日本和牛。 圖/聯合報資料圖庫

主持人/編輯七號、鎮宏

「和牛好吃驚之到日本去取『精』!」日本近年多次傳出的「跨國偷渡和牛精子」案,不僅讓日本引以爲傲的和牛業者震驚,更讓中國與日本之間暗中「偷精換種」的犯罪事件浮上臺面。這些和牛精華被送到中國哪裡?中國是否已經培育出新和牛?又爲何日本方面無法嚴守把關?各種質疑在今年度有了新進展——日本政府將和牛精液和育成技術納入智慧財產權保護,用法網收緊日本和牛,以免作爲經濟輸出戰略的重要品種外流。

在去年底中日兩國政府簽訂《動物衛生檢疫協定》後,原先對於將解除近20年進口禁令而樂見其成的日本和牛業,卻在今年遭遇新型冠狀病毒的打擊。日本經濟受到疫情影響之下,肉品市場隨之出現銷售量減少、價格暴跌的情況,其中,在3月底朝野提案的一系列紓困方案當中,自民黨甚至提出要向全民發放「和牛券」,來重振飽受打擊的和牛產業。但針對特定、非必需「奢侈肉品」的振興考量,隨即遭受輿論抨擊與質疑。

圖爲東京販售和牛的市場業者。 圖/路透社

雖然政府最終並未推行「和牛券」,但消費者的銳減,確實令和牛業者感到憂慮。去年被任命爲日本「但馬牛.神戶牛應援大使」的足球選手岡崎慎司,也在5月底時,透過社羣平臺發文呼籲:

「神戶牛似乎遭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這個情況再繼續下去,業者可能會因此倒閉。爲了保護日本在世界上引以爲傲的和牛——神戶牛——的招牌,讓我們儘量多吃和牛,使日本充滿活力!雖然這很困難,但是讓我們吃和牛來打敗新型冠狀病毒吧!」

和牛以「日本引以爲傲的品牌」作爲號召,雖然確實在近年的國際市場上,無論銷量以及金額都持續提升,但事實上,日本牛肉產業才正從2001年爆發狂牛症以來的禁運打擊中逐漸復甦。過去在日本牛進口禁令下,中國市場是透過什麼方式取得和牛?和牛是如何讓高價消費者爲之着迷,讓中國商人不惜涉險跨國偷精?

▌請點閱下方收聽

▌日本偷渡取「精」記

日本農林水產省自去年開始,便提出需立法將和牛的遺傳基因(精卵)列爲重要的「智慧財產」項目,在沒有獲得官方允許下,不得將其交給第三人、或非法竊取帶至他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政策討論,原因之一來自其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吸引他國業者試圖利用「偷渡和牛精液」的方式,來開發並飼育具和牛基因的牛隻。

這類新聞自2012年開始,便零星地出現在日本的媒體版面上。其中,近年最受關注的,是在去年爆出,德島縣一名牧場經營者鬆平哲幸,在沒有附帶必要證明書之下,以473萬日圓(約130萬臺幣)的價格,請兩名中間人協助運送365個裝有和牛受精卵、精液的容器,販售給中國海南島的商人。

運送過程雖然是在未經過防疫檢查的情況下,將容器從大阪以船隻的方式運送到上海,但卻被中國官方發現未有相關證明而禁止入境。兩人在回到日本申報時,才被揭露了這起「和牛偷精案」。

圖爲神戶牛。 圖/路透社

事後偷渡失敗的鬆平,在2019年12月底,被大阪地方法院以違反《家畜傳染病預防法》,判處有期徒刑1年、追繳罰金473萬日圓,而參與運送的兩名男子也同樣受到有罪判決。

在這次的案件之後,因警方表示,偷運和牛精液的日本當事人與中國海南島商人曾有聯繫,《朝日新聞》也就此進行追蹤報導,並以〈泄漏到中國?「貴族肉和牛」從哪裡來,海南島牧場嚴格戒備〉爲題,發掘在海南島從牧場到餐廳,出現了販售「自產和牛」的產業鏈。

海南島以主打奢侈消費的模式,不僅以每100克500人民幣(2,000元臺幣)高價販售「貴族肉」(業者如此稱呼牧場自產的「和牛」),在記者訪問下,雖強調該牛肉是透過人工受孕方式、引進日本和牛的繁殖技術,但並未細節說明其人工授精的基因來源。不過從記者引述牧場老闆宣稱「耗時17年的和牛培育」的說法,可看出海南島的店家、牧場直接主打與日本相關的「和牛」商業模式,已非近幾年才興起,可能早在2000年初即有偷渡和牛基因的事件發生。

爲何和牛如此受到市場青睞,乃至於中國商人要想方設法偷渡和牛精子、非法飼育?和牛之於日本以及國際社會擁有什麼魅力?

圖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吃和牛。 圖/美聯社

▌和牛從哪來?

現今的日本「純種」和牛有四個品種,分別爲黑毛和種、紅毛和種、無角和種以及日本短角合種。黑毛和種佔日本和牛總數的90%,是在市場流通數量最多最廣的品種,知名的三大和牛——神戶牛、鬆板牛以及近江牛——都是來自該品種。不過無論哪種和牛,都並非日本原生品種,而是自19世紀日本開港後,與西方引進的牛隻交配而成的。

日本在戰後開始透過不同於一般肉牛的高規格飼養方式,以及系統化的分級與認證,將和牛推向代表日本的知名品牌之位。在飼育方面,不同品種和牛也會根據不同地點的「培養秘方」有些許差異,不僅爲牛隻按摩、吹冷氣、食用高級飼料,甚至以啤酒、紅酒等酒類作爲飲品的高規格飼養條件,也爲和牛在販售上增添高級、奢侈的形象。

另外日本也透過級別,來爲和牛在肉質上細緻地分級。分類標準由日本食用肉等級認證協會制定,不僅利用A、B、C三個英文字母,區分單頭和牛的食用肉比例,最高比例爲A級,食用肉比例佔72%以上,B爲69~72%,C則是69%以下;在英文字母后方的數字則是以色澤、油花分佈等綜合品質分析,分爲1~5級,5爲最高等級。

並且,每頭和牛具有「個別識別號碼」,在消費者購買、食用之際,不僅可看到專屬和牛的認證標章,也可以透過「個別識別號碼」來確認該頭牛的基因、飼養內容等。

圖爲日本和牛。 圖/法新社

「大理石般的油花分佈、粉嫩的色澤,以及入口即化的口感。」這不只是業者喊出的口號,許多消費者在食用過後也時常如此評價。日本和牛之所以受到市場青睞,其一原因來自於和牛的油花較其他品種牛肉多且分佈平均細緻,不僅視覺、口感體驗極佳,相關業者也主打和牛脂肪相較脂肪比例接近的其他牛種來說,其健康風險較低。不過營養師、醫師也在「和牛熱潮」之中警告,食用過多和牛依然會影響身體狀況。

根據《日經網》報導,日本產牛肉的出口量與金額在近十年不斷提升,並在2019年達到歷史新高,當中出口的牛肉多是以和牛爲主。日本財務省統計,2019年和牛出口額爲297.7億日元、出口量達4339噸,均超過政府的目標數字。

當中,近幾年又以柬埔寨爲牛肉出口最大宗,除了在2018年以880頓的出口量,打敗過往長年居於出口首位的香港,2019年也再成爲日本牛肉出口之冠。不過人均GDP僅約1,700美元(臺幣51,000元)的柬埔寨,其大量進口日本高價和牛的背後,在日本媒體的追蹤下,發現可能與中國有所關聯。

圖爲拿着和牛產品的香港消費者。 圖/法新社

其原因來自日本在2001年9月爆發狂牛症、2010年口蹄疫以及2011年311大地震導致的核電廠事故,使得各國紛紛祭出禁止進口的政策,也因此衝擊了日本的畜牧產業。隨着自2010年後,日本狂牛症疫情已獲得控制、安全性受到國際認可下,各國已逐漸開放進口,不過中國到2020年仍未對日本牛完全開放。

雖然過去幾年中國官方並未開放進口,但自2010年開始,中國市場在國內禁止日牛進口的情況下,除了從日本走私外,也不時傳出商人透過第三國的買賣中介,將其包裝爲非日本產後,運送至中國高價賣出的事件。專家分析,作爲鄰近國家且貿易往來頻繁、政治關係緊密的柬埔寨,極可能是作爲和牛「中轉國」的最佳選擇之一。

2019年底,中國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動物衛生檢疫協定》,以兩國動物檢疫合作的方式,有條件地解除日本牛肉進口禁令,當時雖然樂觀預計在2020年開放後,會爲日本肉品市場帶來驚人收益,但截止目前爲止的疫情發展,對各國經濟、產業都造成不小衝擊,再加上美澳和牛逆輸出,日本和牛業在度過狂牛症的產業陰影后,仍需面臨諸多挑戰。

圖/法新社

▌美澳「和牛」是和牛?

除了過往受到狂牛症等影響,1970年代,美國基於研究目的從日本運了黑毛與紅毛和種各兩頭公牛,送抵科羅拉多采集精液。之後這四頭公牛又再轉賣給和牛育種公司(Wagyu Breeders Inc.)。雖然往後也有數頭「純種」日本和牛運送至美國,但在與當地的品種(多爲黑格斯牛)雜交後,其基因上已與日本本地和牛有所不同。

澳洲與加拿大等國的和牛則是自1989年起,透過研究以及買賣的方式,從美國進口純種和牛,飼育出該國的和牛品種。並且自日本爆發狂牛症後,澳洲和牛也因未出現疫情,進而大舉向日本進口,搶攻日本國內的和牛市場。

即便在日本部分農牧組織眼裡,美澳生產的和牛並非「和牛」,但日本和牛在外國需求增加、農民高齡化等原因,造成其國內價格高昂,而來自美澳的和牛,其維持一定品質且約爲日本和牛1/10到一半價位的特性,也使得日本對於美澳和牛的肉品需求提升,並開始壓縮作爲「原產地」的日本和牛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量。

好不容易在近3年以來國際進口禁令解除下,漸漸恢復並且逐年成長的日本和牛,在這波疫情影響下,不僅出口量降低,連帶國內價格也下跌。以東京市場批發價格爲例,在2020年4月A4等級的和牛,每公斤以平均1,706日圓(臺幣470元)售出,相較去年同期下跌3成左右。

日本和牛要如何在國內市場受到進口肉品侵略,以及國際銷量減低的夾攻下,在這波疫情中生存,並且重振此前成長榮景?和牛未來的發展仍充滿挑戰,有待日本政府與相關產業的討論與應對。

圖爲美國牧場的和牛。 圖/美聯社

▌轉角編輯臺每週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