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學堂訊/大湖公園有新發現

圖、文/胡綺萱、楊春吉

榕樹學堂訊】人與自然對話,環境權才能實現;而對話的開始,就是從近處,開始生態調查記錄,瞭解它們後,再來談周遭生態保育,或許纔是根本之道。所以,榕樹學堂以這個原則爲中心,開始了「內湖四期帶狀公園」等地區的生態調查及記錄。102年3月10日下午,我們又來到了「大湖公園」;雖然我們已經調查了好多次,但此次,又有了新發現,值得注意。一、新發現(一)黃尾鴝相關影片www.youtube.com/watch、www.youtube.com/watch

(二)五色鳥

二、原已發現(一)翠鳥,影片www.youtube.com/watch

(二)綠頭鴨

(三)白鶺鴒

(四)小環頸鴴,影片www.youtube.com/watch

(以下簡介,出自於廖本興着/臺灣野鳥圖鑑-陸鳥篇、水鳥篇 /晨星出版)黃尾鴝屬名:紅尾鴝屬 英名:Dauryan Redstart 別名:北紅尾鴝生息狀況:冬、不普特徵虹膜褐色。嘴、腳黑色。*雄鳥頭頂至後頸銀灰色,額、頰、前頸、背黑色,背雜有黃褐色羽毛。,翼、中央尾羽黑褐色,翼有寬白斑。腰、尾上覆羽、胸以下黃色。*雌鳥背面灰褐色白色翼斑較雄鳥小,中央尾羽深褐色,尾上覆羽及尾下紅褐色,負面淡褐色。生態分佈於東北亞及中國,冬季遷徙至日本、中國南方及中南半島北部。十月至翌年四月單獨或成對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林緣、灌木叢、農耕地、菜園等開闊地帶,常於固定領域度冬,喜停棲於突出物上,伺機飛落地面捕食昆蟲,亦食種仔,停棲時不停擺動尾羽。翠鳥屬名:翠鳥屬 英名:Common Kingfisher 別名:普通翠鳥、魚狗、釣魚翁(臺)生息狀況:留、普/過、不普特徵*虹膜暗褐色。雄鳥嘴黑色,雌鳥下嘴紅色。腳短,紅色。*成鳥頭部及翼藍綠色,具亮藍色點斑,眼先、頰橙紅色,後頸側有白斑。背中央至尾羽銀藍色。喉白色,胸以下呈紅色,下腹以下羽色較淡。*幼鳥成鳥,但羽色較淡,腹面有黑色細縱紋。生態廣泛分佈於歐洲、亞洲、北非東南亞。出現於平地至中、低海拔之湖泊、溪流、池塘及溝渠等水域,以魚、蝦爲主食,兼食水生昆蟲。常蹲踞於水邊岩石或突出之枝條上注視水面,也會於空中定點鼓翅,發現獵物時,即俯衝入水捕食。捕獲獵物後會返回原棲處,進食前先將魚拍打昏厥,再將魚頭甩向喉嚨方向後吞食。飛行時貼近水面快速直線前進,常發出單調尖銳鳴聲。求偶期雄鳥有獻食行爲,於水域周邊土堤鑿洞築巢。本種有過境族羣,在蘭嶼馬祖離島爲過境鳥。綠頭鴨屬名:鴨屬 英名:Mallard 別名:野鴨生息狀況:冬、不普/引進種、稀特徵*虹膜褐色。腳橙紅色。*雄鳥嘴黃綠色,先端有黑斑。頭至頸深綠色有光澤,頸基部有白色頸環。背、胸暗慄褐色,翼、脇、腹灰色,有波形細紋,翼鏡藍紫色,前後緣有黑、白條邊。腰、尾上及尾下覆羽黑色,尾羽白色,中央尾羽黑色向上卷。亞成鳥頭色偏黑。*雌鳥嘴橙黃色,上嘴有黑斑。全身褐色斑駁,眉紋淺褐色,過眼線黑褐色,背面羽色較深,具棕黃色「v」形羽緣,翼鏡藍紫色,尾羽淡褐色。*飛行時翼鏡藍紫色,上、下緣白色。生態分佈於歐亞大陸、北美及北非,東亞族羣越冬於日本、朝鮮半島、中國等地。出現於河口草澤、湖泊等水生植物叢生之水域,常混於其他鴨羣中。雜食性,主食植物根、莖、種子,兼吃昆蟲、軟體動物與蠕蟲等。近年來人工繁殖數量甚多,大部分家鴨即爲綠頭鴨馴養而來。小環頸鴴屬名:鴴屬 英名:Little Ringed Plover 別名:金框鴴生息狀況:留、稀/冬、普特徵*虹膜黑色。眼圈金黃色。嘴短,黑色,下嘴基黃色。腳黃色。*繁殖羽雄鳥額白色,額上黑橫帶與黑色過眼線相連,上緣有白色橫紋,耳羽黑色。後頭、背面灰褐色。喉及頸環白色,頸環下有黑色胸帶,環繞至上背。腹以下白色。中央尾羽具黑褐色次端帶,末端白色;外側尾羽白色。雌鳥似雄鳥,但耳羽黑褐色。*非繁殖羽頭、臉及胸部黑色變淡,金黃色眼圈較不明顯。*幼鳥似成鳥非繁殖羽,但褐色較濃,頭上斑紋不明顯,過眼線、胸帶黑褐色,背面有淡色羽緣。生態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非、東南亞至新幾內亞,冬侯鳥8月至翌年4月單獨或成羣出現於沙洲、河口、水田、沼澤、魚塭等泥灘,少數爲留鳥。以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爲食,常結成小羣活動,於溼地小跑步追逐獵物,或以單腳攪動淺水、泥灘中之生物再予啄食。留鳥族羣多利用河牀或河口沙礫地繁殖,繁殖期抱卵或育雛時,遇有天敵接近,親鳥會在地上「擬傷」,以引開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