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但營養調查發現,當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全穀物食物的消費較少,遠遠低於營養學家推薦的一日三次的最低消費量,其中40%的人幾乎在日常消費中沒有全穀物食物。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攝入佔總能量比例的百分數大於80%和小於40%均會對健康不利,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將導致全身無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又會轉化成脂肪貯存於體內,使人過於肥胖而導致各類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因此,科學攝入主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01
碳水化合物的產熱一般佔總熱量的60%左右爲宜。老人由於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攝入會少一些。老年男性每日大約300~400g,女性250~300g,但無論任何人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能少於150g。
02
多吃雜糧,如玉米、蕎麥、燕麥等,它們富含亞油酸,可以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03
提倡糧豆混食,糧菜兼食,以提高食物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率。穀類缺乏賴氨酸,而豆類、雞蛋、牛肉等富含賴氨酸,混合食用可以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穀類的營養價值。
04
多吃薯類。薯類熱能遠低於穀類,作爲主食搭配有減肥作用,白薯中的黏蛋白能維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阻止動脈硬化發生。同時它還富含膳食纖維,能預防便秘。
05
提倡吃雜豆。雜豆主要指蠶豆、豌豆、芸豆、綠豆、紅小豆等,它們含有難以得到的高鉀、高鎂、低鈉,在營養治療上用於心血管病人的效果尤爲顯著。
在科學攝取穀類的同時,更應切記合理烹調,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食物中營養素的丟失。只有廣泛食用多種多樣的食物,才能保證均衡營養,促進健康,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