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共和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期待中塞兩國在知識產權領域加強合作

實習生 盧冠秋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賈驥業 記者 朱彩雲

我國實施中的知識產權領域合作文件達110餘份,與60餘個共建國家知識產權機構、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以下簡稱“會議”)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的系列數據顯示,我國的知識產權“朋友圈”正不斷擴圍。

會議期間,塞爾維亞共和國知識產權局局長弗拉迪米爾·馬里奇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爲世界經濟進步的重要槓桿,知識產權在“一帶一路”偉大倡議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期待塞爾維亞與中國能在知識產權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並加深友誼。”

2023年10月17日,中塞雙方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的目標之一就是“提供締約雙方貿易公平競爭的條件,並確保充分且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目前,該協定已於2024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到塞爾維亞投資,它們來自建築、IT等各行各業。同時,許多塞爾維亞公司也開始把中國作爲目標市場之一。”馬里奇認爲,這些變化意味着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會更加活躍,“中塞兩國知識產權部門之間的合作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馬里奇指出,中塞兩國都是由政府機構來負責知識產權管理,不僅在維護和改善本國知識產權制度上發揮着重要作用,還承擔起了“教育”的職能。據介紹,塞爾維亞共和國知識產權局從事知識產權教育工作已有近15年,馬里奇期待未來中塞兩國的知識產權部門,能夠在知識產權教育方面開展良好合作。

在採訪中,馬里奇多次讚揚中國對世界知識產權事業作出的貢獻。他提到,紙張、印刷術、火藥、絲綢、指南針等人類社會的重要發明,都是中國人民富有非凡創新性和創造力的體現,“在這個方面,中國值得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學習”。

他特別提到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實踐和努力。1994年,我國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30年來,我國在該框架下的年度國際專利申請量從100多件增長爲2023年的超過6.9萬件,連續多年穩坐世界第一。

“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組織框架,沒有一個優秀的國家知識產權局,沒有專業的專利審查員,沒有對人力和技術能力的大量投資,就不可能高質量地處理如此大量的專利申請。”馬里奇認爲,建立一個運行高效、成效卓越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毫無疑問,中國值得所有歐洲大陸的國家學習。”

今年3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高級代表團曾到塞爾維亞開展工作訪問,其間,中塞雙方圍繞多個議題開展了交流。其中,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到的“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的工作令馬里奇印象深刻。

“專利權不能只停留在抽屜裡積滿灰塵的文件上,必須走向市場。”在馬里奇看來,中國的知識產權機構注重專利轉化,並能夠幫助權利人找到將創新成果推向市場的合適路徑,這爲創新主體提供了強有力支持。他期待塞爾維亞也能借鑑中國的相關經驗。“我堅信,塞爾維亞支持創新的基礎設施也已經做好準備。”馬里奇說。

記者從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上了解到,接下來,我國將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啓動實施包括專利加快審查試點、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試點、“一帶一路”綠色專利技術普惠推廣等一批務實合作項目。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共建國家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持續深化。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3年,我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及相關組織累計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7.0萬件和3.5萬件,同時,共建國家在華累計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28.5萬件和18.2萬件。

“知識產權合作只是歐亞大陸國家間合作項目的一小部分。”馬里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遠遠覆蓋了比知識產權更廣泛的領域。“塞爾維亞政府全心全意地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倡議促進了各國之間商品的有序、自由流動,促進了經濟資源的高效、便捷配置,加強了各國市場之間的聯繫。”馬里奇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