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上市無功而返,喜馬拉雅重啓港股IPO能否遂願?
4月12日,喜馬拉雅向港交所再度遞交IPO招股書,衝刺港股上市。
“耳朵經濟”市場上,喜馬拉雅雖是業內龍頭老大,但上市卻被荔枝音頻捷足先登。2020年1月17日,荔枝(NASDAQ: SOGP)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成爲“中國在線音頻第一股”。
一開始,喜馬拉雅同樣尋求美股上市。2021年4月30日,喜馬拉雅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但短短4個月過後,喜馬拉雅在當年9月9日又撤回了美股IPO申請,轉戰港股。喜馬拉雅未披露放棄美股的緣由,在最新招股書中僅簡略提及,“鑑於市場情況,我們認爲(香港)聯交所是一個更合適的地點”。從市場環境看,彼時正趕上中概股赴美IPO停滯。
但喜馬拉雅的港股上市之路也坎坷不順。2021年9月和2022年3月,喜馬拉雅兩次提交招股書,均顯示失效,上市進程陷入停滯。如今重啓IPO,距離上一次更新招股書已過去兩年多,喜馬拉雅能否如願以償?又面臨哪些市場挑戰?
創業十年終扭虧
此次發力港股IPO,喜馬拉雅的公司狀況發生了一個明顯的變化:扭轉自2012年成立十年來的財務虧損,實現盈利。
據招股書,喜馬拉雅營收從2021年至2023年實現“三連增”,依次爲58.57億元、60.61億元和61.63億元。但增速已大幅放緩,從2021年的43.7%降至2023年的1.7%。
盈虧方面,2021年經調整後淨虧損爲7.18億元,2022年有所收窄,爲2.96億元。轉折點發生在2022年第四季度,喜馬拉雅首次實現單季度千萬級的盈利。招股書披露,2023年全年經調整後淨利潤2.24億元。
喜馬拉雅表示,盈利能力提升得益於三大因素:其一,用戶羣擴大、變現能力增強,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由2021年的2.68億,增至2023年的3.03億;其二,成本結構優化帶來的毛利率改善,收入分成成本(根據約定的收入百分比,向內容創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支付的款項)佔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21年及2022年的27.3%,下降至2023年的23.4%;其三,經營效率提升,銷售及營銷開支、研發開支佔總收入的百分比,均實現連續下降。
“喜馬拉雅實現盈利,這無疑會提升其成功上市的機率。”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南都表示,盈利能力的改善能夠增強投資者對喜馬拉雅的信心,表明公司具備穩定的營收來源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盈利也有助於提升喜馬拉雅的估值,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招股書顯示,2021年4月完成第12輪融資後,喜馬拉雅估值來到43.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4.5億元。
“然而,盈利並非萬能的,投資者還會綜合考慮公司的市場地位、競爭格局、未來增長潛力等多個因素。”江瀚說。
收入結構體現商業模式,付費訂閱是喜馬拉雅營收的基本盤,2023年佔總收入的51.7%。廣告和直播收入佔比次之,分別爲23.1%和18.4%。還有少部分收入來自其他產品及服務。
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就2023年的移動端總收聽時長和在線音頻總收入衡量,喜馬拉雅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臺,以收入劃分的市場份額爲25%,領先第二位的競爭對手12個百分點。
抵禦用戶增長放緩
儘管穩坐頭把交椅,但喜馬拉雅坦言,在線音頻行業競爭激烈,不僅面臨來自蜻蜓FM和荔枝等同行的挑戰,在物聯網及車載設備等新興場景方面,也與字節跳動、騰訊及快手等提供音樂、文學、遊戲及視頻等內容的互聯網公司爭奪用戶參與度及關注度。
江瀚分析說,與荔枝等行業對手相比,喜馬拉雅的競爭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用戶規模和市場份額,以及豐富的內容資源。同時,喜馬拉雅在音頻技術、內容生態等方面也具備一定的優勢。然而,喜馬拉雅也存在一些劣勢,比如社交互動和個性化推薦方面還有待加強。此外,荔枝等平臺在某些細分領域或特定用戶羣體中可能更有優勢。
外部競爭之外,喜馬拉雅還不得應對已不再高速擴張的在線音頻市場。
據灼識諮詢數據,2018年至2023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44%,尤其在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實現了高速增長。但2023年至2028年的預期複合年增長率已降至15.3%。而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用戶滲透率仍然較低,2023年美國移動在線音頻月活躍用戶數的滲透率超過50%,中國僅爲24.6%。
喜馬拉雅的月活用戶增速亦有所放緩。2022年月活用戶增長8.7%,2023年僅爲3.9%,主要被物聯網及其他平臺用戶增速低迷拖累。從用戶畫像看,由於當前喜馬拉雅約55%用戶來自一二線城市,36%來自三四線城市,僅有9%來自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從三線及以下城市尋找用戶增量就成了喜馬拉雅規劃的下一步選擇。
支撐起訂閱模式的付費用戶數在2023年同樣表現乏力,同比微增0.64%,2022年增速則有5.4%。付費用戶類別中的付費會員數,2023年僅增長1.3%,上一年度則有6.3%。由此而來的付費率(付費用戶數/月活用戶數)也在2023年同比下滑一個百分點。
喜馬拉雅財報數據 來源:IPO招股書
針對付費率下降,喜馬拉雅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戰略重心轉向吸引及留住客單價較高的用戶,並加強具有更大變現潛力的產品的可持續發展。但喜馬拉雅也承認,如何持續吸引及留住用戶,將非付費用戶轉化爲付費用戶,是一大業務風險。
喜馬拉雅將抓住生成式AI浪潮,視爲未來競爭的發力方向。據招股書,收聽AIGC的用戶數從2022年的1280萬,大幅增加53.4%至2023年的1960萬。喜馬拉雅稱,將繼續利用平臺不斷增長的內容庫數據,完善旗下的“珠峰音頻AI模型”。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