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刻骨銘心的大陸探親之旅(四)
南京的冬天很冷。圖爲臘八節小朋友在南京玄奘寺喝臘八粥。(新華社)
這天大表哥、大表嫂向我吐露了一些心裡話,她說:「如果不是我母親,他們傢俱店的事業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其原因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時,大表嫂就寫信向母親借了點錢,在南京開了一間「個體戶」商店,接着又賺了一點錢讓她趕上了潮流賣起流行服飾,成了「萬元戶」,之後再轉做起傢俱生意至今。所以大表哥和大表嫂非常感念母親當年的協助,如今看到大表哥他們生意經營的不錯,真的也替媽媽感到欣慰。
講到「吃館子」,也就是去餐廳吃飯,也許真的南京親戚們生活都開始過得不錯了,因爲前兩次去南京時,幾乎都是在家裡吃,這次則是每天都有人邀約飯局,吃到最後我已經不知道這餐是誰請的了。不過每次在餐廳,請客的親戚都能邀到一至兩桌的人,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我沒見過的晚輩。在南京吃飯,每一餐的餐桌上點的滿滿都是菜,多到根本吃不完,之後我才瞭解,南京這種點菜方式是一種歡迎的表態,就是菜多到吃不完,才能代表請客者的熱情。
講到熱情,我認爲那是一種看不見的親情,也是一種抹滅不掉的情感。在南京最後的兩天,聽說氣溫零度,非常嚇人!早上吃完早點,就搭計程車到大舅媽家去,除了想看看大舅媽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前晚跟大舅媽碰面時,大舅媽私下硬是塞了五百元人民幣給我當見面禮。當時就想到母親曾對我說過:「以後不管南京這邊誰過的好,或誰過的不好,都不能麻煩他們。」這番話我也一直記着,所以這天除了退還大舅媽的五百元人民幣外,自己還加了一點錢,在吃完飯後放在桌上離開。老實說,五百元人民幣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小錢,但對退休靠政府津貼生活的大舅媽來說,絕對不是小錢。
返臺前一天晚上,由我做東邀請親戚在飯館吃飯,席開三桌,該來的親戚都到了,讓我非常有面子。這天酒量不錯的我,也不敵中國的白酒,變得話好多,我試着揣摩母親的心態對大家講了一些話,希望南京的家人們能夠互助團結,並且希望我們能夠繼續保持聯絡等等。這時我發現所有親戚看我的眼神變了,好像是看見我母親般,每一位都是非常認真像聽長輩訓話的感覺,又讓我再次體會到,我們真的是非常親的親人。
這次爲了怕自己再把南京親戚的聯絡資訊遺失,我與年輕一輩的交換了MSN聯絡資訊,並且把所有親戚的電話號碼都一一輸入手機裡,這樣我纔可以安心的與大家話別,而這趟代母探親的任務也算完美達成,了卻了自己一樁心願。(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