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區舉行小學勞動教育現場會勞動教育接地氣 學生陽光有活力
奶茶、烙葫蘆、鉤織……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些精緻的作品出自於小學生之手。10月24日下午,大連市沙河口區小學勞動教育現場會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劉家橋小學隆重舉行。沙河口區教育局副局長曹丹、普教科科長王耀軍,區35所小學校長等嘉賓出席活動。
本次現場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覆蓋國防素養、科技素養、藝術素養、勞動素養、身心健康、人文素養、學科拓展等七大類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34門勞動課程,以及特色學校勞動教育經驗彙報。一系列活動立體、動態地展示了劉家橋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成果。
■名詞解釋 三維四全劉家橋小學深入落實沙河口區 《1+8+2工作方案》,積極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先後進行了3輪的課程建構,形成了“三維四全”勞動課程框架和“1+X”課程實施模式。“三維”指的是勞動課標中三類勞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四全”指的是“全”學科覆蓋,“全”場景參與,“全”機制支持,“全”過程融合的勞動教育生態。而“1+X”模式貫穿在每一個維度、每一個方面。
做早餐梳頭髮 勞動教育接地氣據校長王天啓介紹,學校學生外來務工子女比較多,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到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需求非常接地氣:希望孩子能自己做早餐,會梳頭,能照顧自己,爲天天起早貪黑忙於生計的父母減輕負擔。於是,學校針對家長的需求,爲學生樹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着做”勞動目標。開設了清理與衛生、收納與整理、烹飪與營養等課程,學生每年掌握2-3項生活技能,六年畢業後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以中段的“發彩飛揚”課程爲例,從開始的不會梳頭,到能紮好低馬尾,高馬尾,會編辮子。女生們能自己梳利落的髮型,減少對家人的依賴。一個人的成長一定是先愛自己,會生活,能照顧身邊人,長大後纔可能成爲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生產勞動以學校“綠色家園”種植園爲基地,設置了系列課程內容。通過出力、流汗的勞動,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發現許多問題。如種植園裡的土豆,同一塊地,同樣的土豆芽,同樣的施肥澆水,爲什麼長得不一樣呢?通過觀察,瞭解到因爲大樹遮光,導致光照不足,所以長得慢。隨後,通過查找資料和向老師請教,學生們瞭解到韭菜、蔥、菠菜等不喜光照,再次播種時,同學們就有了經驗。生活即教育,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讓課本上的知識有了實實在在的自然對應。
守土有責,每人認領“一平方米”師資隊伍的保障是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由校長親自抓,在校內篩選勞動種子教師。剪紙課程牽頭人宋老師是非遺傳人韓月琴的親傳弟子,由其召集學校一批有意向的班主任老師,共同開設剪紙課,爲非遺剪紙在全校鋪開提供了師資保障。學校的“縫紉”勞動校本課程近十年來一直由一名家長擔任,雖然自己的孩子已畢業多年,但他一直堅持到校授課、指導學生。
以學校勞動教育爲主陣地,協同家庭、社區、學農基地、企業、社會等“X”個場域,將勞動教育實效最大化。設立“班級服務崗”“校園勞動崗”,做到事事有人做,處處有人管,每人認領“一平方米”,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學校的勞動教育方面已初見成效。學校圍繞課程建設,先後結題了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5項,市級科研成果二等獎,在研市級課題2項。2023年學校獲得市級勞動示範學校。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