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勞動能力堪憂 勞動教育這門課切不可荒廢
半月談記者在部分省份採訪瞭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6月10日《半月談》)。
記者採訪發現,經常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碗的小學生不足三成,會包餃子、炒雞蛋的小學生不足一成,甚至一些五六年級男生不會繫鞋帶,縫釦子連穿針都不會。另外,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爲1.2小時,韓國爲0.7小時,法國爲0.6小時,英國爲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
可見,青少年勞動教育缺失問題,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自理能力缺失,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時間、勞動能力出現“雙赤字”,貌似孩子生了病,但病因還得從家長和學校身上找。
先從家長方面來看。如今,一對夫妻大多隻有一或兩個孩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父母的眼裡,不是小王子就是小公主,捧在手裡怕摔着、含在嘴裡怕化了,哪還忍心讓孩子幹體力活。而且,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觀念影響,很多家長對勞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願意讓勞動擠佔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再從學校方面來看。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少學校同樣存在着誤區。有的僅滿足於開了課、完成課時,勞動教育課本化、遊戲化、表面化現象突出;有的以學生安全爲由,以課代勞、以教代勞、以說代勞、以畫代勞普遍存在;更有甚者,爲了不耽誤放學,有的花班費僱人打掃教室,直接讓孩子當起了甩手掌櫃。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講,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之所以把“勞”列爲其中一條,原因就在於,開展勞動教育能讓中小學生在“苦”中品味到諸多的“甜”。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意識,可以培養學生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理念,可以讓學生通過勞動提高動手能力,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勞動錘鍊吃苦品質。總之,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勞動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因此,勞動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絕不能再這麼弱化下去。一方面,家長要積極轉變觀念,適當安排孩子幹些洗碗、做飯、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家務活,讓他們出出力、流流汗、吃吃苦絕不是壞事。另一方面,學校對勞動教育應重視起來,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開足開齊課程,並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志願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少搞光說不練的假把式,儘快補齊學生勞動能力這塊短板,從而爲社會培育合格人才。
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將勞動列入教育目標。這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但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在頂層設計、財政投入、設備配置、場地建設、激勵措施等方面下些功夫。構建良性發展機制,提供可持續資源保障,勞動教育才能得到家校的認同,也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