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裡求金——探訪沙雅防沙治沙N種模式

說起治沙,我們很容易想到植樹造林。然而,與傳統治沙方式不同,沙雅縣正以光伏治沙的創新模式,開闢一條綠色能源與生態治理融合發展之路。光伏板與治沙技術,這看似毫不搭邊的兩個領域,是如何相輔相成的?

7月30日,記者跟隨2024自治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團從沙雅縣城出發,一路向東南方行駛80多公里,來到位於沙雅縣蓋孜庫木鄉沙漠邊緣區域的中電建阿克蘇地區沙雅縣25萬千瓦光伏產業園區低碳轉型新能源項目基地。漫漫沙海中,隨着汽車行進,眼前漸漸出現一片藍色的“光伏海洋”,成千上萬塊光伏板綿延開來,吸收着熾熱的陽光。

光伏如何治沙?

“光伏治沙的核心理念在於,光伏板不僅可以作爲發電設備,其鋪設後還能有效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作用,進而穩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動。此外,光伏板的遮蔭效果還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有利於沙漠植被生長,從而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中電建(沙雅)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杜思偉說。

沙雅縣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縣域總面積3.2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2.7萬平方公里,佔縣域總面積的84.69%,年均降水量68.4毫米,生態環境脆弱。沙雅縣南部的蓋孜庫木鄉和塔克拉瑪干沙漠毗鄰,爲了抵禦風沙的侵襲,從“十三五”開始,沙雅縣全力推進生態治沙工程,防、治、用三管齊下,轟轟烈烈的沙漠生態保護計劃開始實施。2023年,沙雅縣正式開始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沙雅縣25萬千瓦光伏產業園區低碳轉型新能源項目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據瞭解,沙雅縣光伏項目裝機總容量316兆瓦,佔地總面積6450畝左右,計劃安裝54萬塊光伏板,目前支架安裝完成94%,組件安裝完成40%,項目計劃在12月底全容量併網發電,投運後年發電量高達4.32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可節約能耗約11萬噸標煤。

“這一排排2米多高的光伏板如同高立式沙障,起到防風作用,此外光伏基地基樁也能固沙。”順着杜思偉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每一塊光伏板下方,都覆蓋着若干個1米乘1米大小的草方格,環環相扣,牢牢縛住黃沙。

“沙漠是會流動的,在風沙環境下,一旦光伏板上有沙子遮擋,發電效率就會受影響。爲此,在光伏板下扎草方格,用來穩固流動的沙。今年秋季,我們還計劃在光伏區周圍種植1000餘畝梭梭林,實現沙漠地區太陽能資源高效利用和沙漠變綠洲的雙重收益。”杜思偉說。

在沙漠種植被,如何保障水源?

沙雅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胡楊林保護中心副主任王開彥說:“經過探測,這片區域水資源豐富,地表4米以下就有明顯水源,全部爲每升大於14克的苦鹹水,適合梭梭等耐鹽鹼植被生長,我們利用分佈式光伏發電,解決了沙漠區域用電困難問題,以同樣灌溉2000畝測算,光伏發電較動力電取水,第一年每口機井能節省13.3萬元,第二年起每年能節省16萬元,是解決沙漠生態用水的‘金鑰匙’。”

從防沙治沙到用沙,沙雅縣在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同時,積極支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工程,引導企業探索“可持續公益的商業治沙模式”。

沙雅縣漠鑫開發有限公司肉蓯蓉種植及加工基地位於蓋孜庫木鄉庫木博斯坦村一處沙化土地區域。眼下,連綿成片的梭梭長勢旺盛。綠色的梭梭林下,基地負責人任朋輝拿着鐵鍬圍着梭梭根部翻找“寶藏”。

只見鐵鍬剷下地表三四十釐米左右的沙土後,露出類似竹筍的柱狀物體。“這是肉蓯蓉,每年5月至6月,我們將肉蓯蓉種子嫁接在梭梭根部。等到來年秋天開採加工,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任朋輝說。

目前,公司已種植梭梭2萬餘畝,其中人工接種肉蓯蓉1.7萬畝,畝產肉蓯蓉鮮品200公斤以上,畝均收入2000元左右。

“通過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種植沙生植物延伸產業鏈,以光鎖沙、以草固沙,當前,沙雅縣形成了‘光伏板+草方格+鎖邊林’三重防線構建生態治沙的新模式。”沙雅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宋曄說,“接下來,我們將大力弘揚‘柯柯牙精神’,以建設新疆首個百萬畝沙產業基地、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爲目標,全力打造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生態旅遊、荒漠治理等多位一體的循環發展模式。”(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