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聚焦42條關鍵產業鏈,確定112家“鏈主”企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

1月27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第二場新聞發佈會舉行,介紹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主要成果、代表提出議案建議情況等。

發佈會上,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安文建表示,2021年全省工信系統緊緊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深入落實“六個一”發展思路、“六個更加註重”策略方法、“十二個着力”重點任務,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超額完成年初預計的6%目標;兩年平均增長7.3%,比全國高1.2個百分點。1-11月,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5.6%,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具體呈現五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動能轉換更快。落後動能加快淘汰,圓滿完成粗鋼、焦炭等重點行業的產能年度壓減任務,裕龍島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傳統動能加快提升,連續兩年提前完成“萬項技改、萬企轉型”,技改投資兩年平均增長6.4%,高於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個百分點。新動能加快壯大,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5%,兩年平均增長14.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8個百分點。

第二,創新能力更強。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新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7家,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項目2937項。成功創建國家智能製造工業設計研究院,新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9家、質量標杆11項,均居全國首位。推動成立5個信創適配中心,開發首臺套技術裝備和核心零部件264項,推廣應用首批次新材料產品231項。冬奧會雪蠟車、深海1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等一批重大裝備填補國內空白。

第三,鏈條韌性更足。聚焦42條關鍵產業鏈,配套建立“鏈主”企業牽頭主導、產業鏈聯盟合作等4項工作機制,精準繪製“1張圖譜+N張清單”,確定112家“鏈主”企業,指導成立35個產業鏈共同體。省市一體開展補鏈延鏈強鏈行動,策劃產業鏈重點項目460個,建立公共服務平臺100個,舉辦產業鏈重大活動90場,服務企業4萬多家,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第四,數字賦能更廣。成功創建濟南、青島兩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連點,開通5G基站突破10萬個,建設運營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9個,推動建設全國首張5600公里確定性網絡,獲批組建未來網絡研究院。深度培育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兩家國家級“雙跨”平臺和1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上雲用雲企業超過35萬家,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15.9、居全國第二位。

第五,非公經濟更活。《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出臺實施;新培育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28家、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10家,新增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39家。累計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362家,其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小巨人”157家,均居全國前列;有效期內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424家,瞪羚企業1140家,獨角獸企業20家。截至2021年底,全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超過1300萬戶,中小企業突破400萬戶,民營工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