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10月25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佈會,邀請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田江,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金東,陝西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張斌成,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劉保華出席,介紹陝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陝西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5萬平方公里

徐田江介紹,2019年,黃河戰略提出以來,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爲陝西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牢記“國之大者”,以“省之大計”“民之大事”要求,突出抓好治沙治水、污染防治、結構調整、惠民利民等重點工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其中,全面啓動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新建淤地壩177座,完成營造林263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5萬平方公里,年均入黃泥沙量較上個十年減少三成。古賢水庫、東莊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突出抓好渭河、北洛河等防洪治理,新建五級以上堤防866公里。“一庫一策”推進尾礦庫綜合治理,完成閉庫銷號29座。

狠抓污染防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實施延河、涇河、無定河綜合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26條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全部達到“長制久清”標準。完成幹流105個問題排污口整治,開展新一輪干支流排污口排查並納入臺賬管理,黃河干流(陝西段)全線連續兩年水質達到Ⅱ類水質。黃河流域114座縣級以上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均建成污水處理設施。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流域國考8市平均優良天數較2019年增加6.7天。

聚焦節水控水,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穩步提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開展地下水超採超載治理,關中地下水超採區水位較2019年上升5.1米。“我們推廣富平治水經驗,實施高效節水灌溉344萬畝,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8%。”徐田江介紹,陝西建成延安引黃等調水工程,引漢濟渭實現先期通水,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13條隧洞順利貫通。以工業利用、綠地澆灌、農田灌溉爲重點,持續推動再生水利用工作,西安名列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優秀試點城市首位。

突出結構調整,加快綠色低碳轉型。陝北啓動國家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建設,謀劃推動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等高端能化項目開工建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較2019年增長126%。加快西安“雙中心”和秦創原建設,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速。流域城鎮化率較2019年提高3.5個百分點,蘋果、獼猴桃等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加快發展。延安成功創建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陝西黃河文化博物館建成開放。

徐田江表示,下一步,陝西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爲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走深走實,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陝西新篇章。

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

“陝西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2023年,陝西省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達到近20年來的最好水平。”張金東說。

張金東介紹,近年來,陝西嚴格落實《黃河保護法》,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黃河干流陝西段連續兩年達到Ⅱ類水質,渭河干流連續6年達到Ⅲ類水質,延河、無定河、北洛河等主要河流水質保持爲優。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對棲息地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的朱䴉也跨越了秦嶺,從長江流域北上安家到黃河流域的銅川以及陝北的無定河畔。

張金東表示,陝西深化跨區域合作,與山西、河南、內蒙攜手共治,建立陝、晉、蒙黃河干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確保黃河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積極推廣渭河水生態補償實踐經驗,延河、石川河等26條重點河流實現了市域補償全覆蓋。

“我們採取‘關、建、治、管’等多元措施,開展兩輪渭河流域綜合治理,推動渭河水質實現質的飛躍,渭河干流水質指數由2018年的0.31下降到2023年的0.23,5年間污染指數下降了19%。”張金東說。

“爲了牽住治污‘牛鼻子’,我們全面摸清流域內入河排污口,對黃河流域2158個排污口開展精準溯源和系統整治,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32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張金東表示,陝西實施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在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動態清零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縣城和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不斷增強羣衆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綠色發展方面,嚴格執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加強“兩高”行業准入管理。強化企業清潔生產審覈,引導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推進涉水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國家“十四五”目標,爲重大項目落地騰出環境空間。延安、榆林獲批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推進污水處理廠尾水溼地淨化和資源化利用。深化“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創建“無廢細胞”“無廢集團”,加快推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陝西省2023年用水效率居全國第一方陣

張斌成介紹,近年來,陝西省水利廳深入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啓動新一輪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工作,印發石川河、漆水河等流域綜合規劃,全面強化流域治理管理。出臺專門保護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地方性法規《陝西省渭河保護條例》,修正出臺《陝西省實施〈水法〉辦法》《陝西省實施〈防洪法〉辦法》《陝西省地下水條例》《陝西省水土保持條例》《陝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等5部地方性法規,積極推進《陝西省節約用水條例》出臺,制定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6方面35項舉措,流域現代化水治理法治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陝西省內“南水北調工程”引漢濟渭今年已向西安供水超1億立方米,引漢濟渭二期、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等一批事關區域發展大局的重大工程開工建設,延安市、富平縣被列入全國水網建設先導區。“截至2023年底,陝西省共建成水庫1060座,總庫容約117億立方米,建成引提水工程4276處,各類工程總供水能力約135億立方米,‘東西引黃、南水北調’的水資源配置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張斌成說。

水資源剛性約束不斷強化。“我們印發18條跨市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完成省內黃河干流、渭河等13條江河流域27處水工程水資源調度任務。積極推進水權交易,港口抽黃達成全省首單跨行業200萬立方米取水權交易。”張斌成表示,加大11個地下水超載縣、15個超採區管控治理力度,超採縣區地下水開採量由2019年的10.39億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同期的8.55億立方米。

在推進節水行動方面,陝西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累計建成59所節水型高校、126個節水型企業和67個縣域節水型社會。創新推進非常規水源、礦坑(井)疏幹水綜合利用,建立煤炭開採區地下水保護聯席會議機制。“陝西省2023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29.21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9.91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84,用水效率居全國第一方陣。”張斌成說。

同時,水生態修復保護穩步向好,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壩3.4萬座,入黃泥沙由上世紀80年代的平均每年8億噸下降到2021年以後平均每年不足1億噸,全省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率由2019年的62.18%提升至2023年的65.99%,陝西綠色版圖持續向北延伸,累計建成18個國家級示範園、27個省級示範園,探索出綜合治理型、特色產業型等多種水土保持示範園建設模式,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張斌成表示,下一步,陝西將持續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工作,高標準推進重大水網骨幹工程建設,系統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抓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切實提升黃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

陝西累計治理沙化土地571.81萬畝

“從2019年至今,陝西累計治理沙化土地571.81萬畝,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95.98萬畝,重度及以上沙化土地面積減少30.60萬畝,步入‘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新階段。”劉保華說。

劉保華介紹,近年來,陝西全面啓動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制定實施《陝西省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陝西省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行動方案》,建立省級協調機制,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綜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復“三大標誌性戰役”全面打響。

陝西省抓好秦嶺生態保護修復,截至目前,落實資金54.29億元、儲備項目650個41.7億元。秦嶺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全面完成,並被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佈局方案。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指導渭南、延安、商洛3市對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實施“一樹一策”保護,黃陵縣納入全國首批4個古樹名木保護試點縣,流域7株古樹、3個古樹羣分別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和100個最美古樹羣。

深入推進科學綠化,從2019年至今,流域累計完成營造林2636.33萬畝,位居全國前列,新增國家森林城市2個、省級森林城市17個,完成“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建設450個,244個行政村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我們壓緊壓實各級林長保護髮展林草資源主體責任。”劉保華介紹,陝西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紅鹼淖成爲全省首個國家重要溼地。流域12處入選全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大熊貓、朱䴉、秦嶺冷杉等極度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羣數量穩定增長,首次在陝北地區開展朱䴉人工繁育試驗。實施松材線蟲病五年攻堅行動,秦嶺以北疫情得到徹底除治。陝西成爲全國首個拔除美國白蛾疫情的省份。以秦嶺國有林區爲重點組建57支防火隊伍,陝西省森林草原火災次數、受害面積屢創歷史新低,上輪防火期首次實現“零火災”新紀錄。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秦峰|周瑋漪 )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