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爵士大師溫頓·馬薩利斯來滬 重磅呈現第四交響曲《叢林》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0月28日報道:當古典與爵士的界限被打破,兩種音樂風格碰撞時,會產生怎樣的音樂盛宴?剛剛過去的週末,餘隆、馬薩利斯與林肯中心爵士樂團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強強聯手,重磅呈現第四交響曲《叢林》。作爲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節目,申城觀衆在週末的雨夜共享這段“奇遇”。

橫跨古典樂和爵士樂兩大領域的小號演奏大師溫頓•馬薩利斯將帶領林肯中心爵士樂團來滬,對於著名指揮家餘隆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彩排結尾時,馬薩利斯吹奏solo片段,我的眼淚奪眶而出”,餘隆說,自己平時是很酷的人,但被馬薩利斯的音樂直擊心靈了。

來自爵士樂“第一家庭”

在衆多的音樂世家中,“馬薩利斯家族”被稱爲爵士樂“第一家庭”,不僅源於作爲父親的爵士鋼琴家艾里斯·馬薩利斯,更因爲四位孩子都是名揚天下的音樂家。其中,最耀眼奪目的當數小號演奏家溫頓・馬薩利斯。他是聯合國“和平使者”、《時代》週刊評出的“美國最有影響力的25人”之一、第一位贏得普利策音樂獎的爵士樂演奏家,還曾九次獲得格萊美音樂大獎、連續五年蟬聯“格萊美音樂唱片獎”等。

馬薩利斯致力於推動爵士樂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並在1988年創立了林肯中心爵士樂團,希望通過音樂會、教育和社區活動來推廣爵士樂文化。樂團不僅在林肯中心定期舉辦演出,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巡迴演出,如今已經躋身世界一流的爵士樂團之列,與紐約愛樂樂團並稱爲林肯中心的“雙子星”。樂團錄音作品也多次獲得格萊美獎提名和獎項。

“雖然我們是合作演出,但在爵士樂領域我是’學生’,遇到像馬薩利斯這樣的天王巨星,對我是特別好的學習機會”,餘隆感慨說。

“我和餘隆之間惺惺相惜,這樣的情感在音樂中也有所體現,我們是發自內心的彼此尊重和傾慕”,馬薩利斯透露,自己與餘隆年齡相仿,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紐約的一家中餐館。馬薩利斯是這家餐館的常客,餐館裡的人經常和他聊天,試圖教他一點中文。“當餘隆走後,我再去這家餐館,大家總問起他,雖然他們可能都不知道他是音樂家,但大家都非常喜歡他。”

馬薩利斯開心地說,這次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感覺如沐春風,演奏家們也更年輕,從他們的演奏中聽到了更多可能性。

善於爲城市演奏的人

2012年,第三次受到紐約愛樂樂團委約,馬薩利斯爲紐愛慶祝建團175週年創作了爵士交響曲《叢林》。2016年底,這部頗具份量的當代作品在林肯中心爵士音樂節完成首演。

2017年上海夏季音樂節,溫頓·馬薩利斯攜林肯中心爵士樂團,與艾倫·吉爾伯特執棒的紐約愛樂樂團一同訪滬。從紐約到上海,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的主廳奏響了《叢林》的中國首演。

而今,馬薩利斯再度帶領他的爵士天團來到上海,在中國交響樂領航者餘隆的指揮下,與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共同演繹這部曠世爵士交響,也是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將爵士音樂會納入樂季。這對作品本身、演奏家們以及上海這座城市,都有着不言而喻的特殊意義。

《叢林》關注歷史與當下、充滿人文關懷,是一部獻給紐約愛樂樂團、獻給爵士樂、獻給紐約的都市主題大作。整部交響曲時長超過1小時,分爲6個樂章,包含拉格泰姆、非洲及拉丁等豐富的音樂風格。樂曲審視着紐約這座爵士樂的世界中心,以直白的音樂語言描繪它的喧囂與風情、城裡熙熙壤的人、一個個令人目眩神迷的日與夜。

馬薩利斯善用樂章寫城市,《叢林》寫紐約,《上海組曲》寫上海。

在幾天前的另一場演出中,馬薩利斯就上演了其作品《上海組曲》,包括《外灘搖擺》《白玉蘭》《上海天際線》等,這部組曲也於10月25日正式發行。馬薩利斯告訴記者,從1930年代的卡薩諾瓦俱樂部到和平飯店,一直都有爵士樂隊演出,音樂家們來上海生活併成就一番事業。

“兩座城市,兩個空間,其和聲、旋律與主題都不相同”,馬薩利斯說,“在創作上海組曲時,中國的人文歷史對我也頗有啓發,陰陽概念中的相衡理念其實跟爵士樂的精髓是一致的。兩極、五行,孫悟空、詩人李白,中國文化裡的很多東西跟布魯斯都是共通的。”

餘隆補充說,“很多年輕人想學和演奏爵士,馬薩利斯的到來可能會讓中國人更加了解爵士樂,也讓年輕人更熱愛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