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闆造雷達,年入18億
記者|楊松 編輯|鄢子爲
創業第十年,李一帆團隊,見到盈利曙光。
8月20日,總部位於上海的禾賽科技發佈成績單。二季度營收增長至4.6億元,過去12個月,營收合計超18億元,季度虧損收窄至7210萬元。
“期待在2024年第四季度,接近盈利。”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李一帆,在財報會議上表示。
37歲的他,山西孝義人,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結識了兩位“戰友”,現任禾賽首席科學家孫愷和禾賽CTO向少卿。
三人並肩戰鬥十年,快熬出頭了,即將有利潤進賬。
拐點將至
激光雷達是利用激光實現精準測距的傳感器,有智能汽車的“眼睛”之稱,是保障智能駕駛安全的重要配件。
比如零跑C16車型,搭載的禾賽AT128激光雷達,擁有200米超遠探測能力,還具備均勻、高清的分辨率。
禾賽主要面向三類客戶:
一是支持ADAS(高級輔助駕駛)的乘用車或商用車,供應理想、小米、零跑、長安、長城等車企;
二是自動駕駛公司,如百度、滴滴自動駕駛、英偉達等;
三是無人配送物流車、智能機器人,客戶包括美團無人配送車、毫末智行等。
乘着智能駕駛東風,創始團隊於2023年將公司帶上市,目前市值5.5億美元。
這兩年,智能駕駛成爲車企必爭之地,李一帆團隊斬獲了更多訂單。
二季度,其總共交付86526臺激光雷達,同比增長66.1%。其中,有8萬臺,配備在乘用車、商用車上。
具體來看,其已經與19家汽車廠商超過70個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
禾賽最主要的客戶,是理想汽車。從理想L9開始,禾賽就與該車企展開了定點合作。
7月,公司還宣佈,與奧迪、通用、福特的中國合資品牌,達成激光雷達量產定點合作,新合作車型將於2025年起開啓大規模量產。
“中國激光雷達市場,到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拐點,比預期要早。”李一帆表示,截至6月,在售價15萬元以上的電動汽車中,激光雷達採用率爲22%。
他預計,今年,激光雷達市場的出貨量將達到100萬顆左右,而禾賽第四季度出貨將突破20萬顆。
雙核驅動
除乘用車外,激光雷達還有一個應用場景,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
對於ADAS來說,車企可以選擇無需搭載激光雷達的純視覺路線,在Robotaxi上,由於有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激光雷達屬於必備傳感器。
禾賽市場負責人蘇宇向《21CBR》記者解釋,激光雷達可以主動發光,無懼環境光變化,在黑夜、炫光等天氣,不受任何影響,具備超越人類駕駛員的感知能力;
此外,面對雨、雪、霧等天氣,激光雷達的表現也顯著優於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
“激光雷達有點像一個‘作弊武器’,可以讓安全性實現10倍以上的提升。”李一帆舉例道。
第六代百度Apollo無人車上的主激光雷達,就由禾賽獨家供應,單車搭載4顆超高清遠距激光雷達AT128。
今年,百度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蘿蔔快跑”爆火,訂單量迅速攀升。其平臺車輛,也搭載禾賽的激光雷達。
“我們在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爆發式增長和大規模商業化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李一帆透露,禾賽向前五大自動駕駛出租車公司,獨家供應遠距激光雷達。
據Yole Group報告,2023年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爲1.24億美元,禾賽佔據74%的份額。
Robotaxi激光雷達市場前景好,但體量不大。禾賽財報並未單獨披露這類產品的出貨量,據財報推算,二季度不超過6000臺。
衝刺盈利
“在激光雷達行業中,只有我們做到了保證大規模交付的同時,還能保持強健的財務韌性。”
李一帆稱,二季度,禾賽的綜合毛利率達到45%,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毛利達2個億。
自建工廠,提升了盈利能力。
激光雷達是一件複雜的產品,拆開來看,裡面有好幾百個零件。
進入大規模量產和交付階段時,禾賽管理層意識到,沒有任何一家供應商,能以大批量方式,造出性能可靠、滿足車規要求的激光雷達產品。
“所有的製造問題,都是研發問題,所有的研發問題都要在製造裡解決。”
李一帆認爲,自建工廠能更好地提升產品的迭代速度和大規模交付能力,不僅能從源頭上把控各個生產環節,還能及時優化和改善生產流程。
公司在上海嘉定區,建了一座“麥克斯韋智造中心”,總投資爲1.64億美元,集研發製造於一體,預計年產能120萬臺,已於去年投產。
出貨量增大,自建工廠的優勢顯現。
由於高昂的研發、銷售及營銷等支出,公司仍在虧損。
“2025年至2026年,國內外交付量預計將高達數百萬臺。”李一帆持樂觀態度。
在他眼裡,激光雷達應該是個商品,不應該每賣一臺,虧一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