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海劍羚登上高雄號 具有國造相陣雷達性能佳
LCC-1高雄號測試艦安裝新版的海劍羚系統,具備獨立的相陣雷達。(圖/mdc.idv)
去年,中科院實驗平臺艦LCC-1「高雄號」,安裝了「海劍羚」(Sea Oryx)短程防空系統,此型飛彈可以攔截迫近軍艦的各種威脅,包括戰機、直升機、無人機與反艦飛彈。而在不久前大陸對臺周邊演習期間,高雄號艦尾的海劍羚改進成獨立雷達系統,綜合性能更佳。
海劍羚系統最早在2015年的臺北國際航太展首次展示,與美國雷神公司的RIM-116 「公羊飛彈」(RAM)相當神似,都是擔任船艦的點防禦武器,差別在於海劍羚系婌的體積顯然比公羊飛彈來的較大。到了2017年的臺北航太展,出現了具有獨立雷達的海劍羚,也就是在飛彈發射器之上,安裝中科院自制的X波段相陣列雷達「海鷹眼」與光電系統,被稱爲 「獨立版海劍羚」。
雖然犠牲了飛彈的裝載量,從原本的16枚降爲12枚,但是萬一軍艦雷達出現故障,或是某些原因而關機時,海劍羚仍然具有防衛效果。而且全模組化設計,也更方便安裝在其他船艦之上。
中科院研發的海鷹眼相陣列雷達,與海劍羚的雷達很相似。(圖/中科院季刊)
根據著名軍事網站「軍武狂人夢」(mdc.idv.tw)的說法,海軍在2017年就傾向選用獨立版的海劍羚,只是上頭搭載的「海鷹眼雷達」研發進度不如預期,許多技術尚未突破,所以在早期的測試,採用蜂眼雷達與海劍羚的配合,也就是去年6月被報導的模樣。
本月初,大陸對臺灣周邊海域海邊,《聯合報》報導「左營港裡的中科院測試艦LCC-1也出動,以監控海上情況」,雖LCC-1的最主要雷達是位在艦舯的大型相陣列雷達,但是艦尾的獨立版海劍羚也被拍攝下來,顯示海鷹眼雷達的開發有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