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商銀行:75載見證不變初心,書寫“人民金融”新時代答卷

作爲一家與共和國“同齡”的金融機構,上海農商銀行傳承自1949年誕生的上海農信事業,75年來紮根上海,助力千行百業、服務千家萬戶。從農信社到股份制商業銀行再到上市銀行,薪火相傳的是一心爲民深耕普惠的信念。75年奮進歲月,上海農商銀行與申城同心同向,爲城市發展、社會進步、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見證不變初心。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爲企業使命,上海農商銀行從戰略層面打造“五大金融服務體系”,以深切的家國情懷,凝聚集團化合力,紮實推動“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金融領域落地生根,奮力書寫新時代金融五篇大文章。

普惠使命,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

75年回望,恰似換了人間。上海的城鄉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躍遷,老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情懷鐫刻歷史,上海農商銀行由上海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這家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金融機構,歷經75年風雨歷程,是上海地區業務經營最爲下沉的銀行之一。常年服務三農、小微等基礎客羣,上海農商銀行發揮了上海本地城鄉金融服務排頭兵、主力軍的作用,讓普惠金融的點點星火遍佈申城大街小巷、融進萬千百姓心田。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回到人民的懷抱。解放初期,百廢待興,農民雖獲得了土地,但在生產生活上仍資金短缺。

1949年冬,解放後上海地區第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真如成立,爲農民的生產生活服務,紅色農信開始在上海生根發芽,並持續經營至今。

小小的門面,簡單的櫃檯,排隊儲蓄的農民……50年代拍攝的一部新聞紀錄片《農民的小銀行》,留存下來的珍貴黑白影像爲今天的我們生動展示了當年上海農信社的工作場景。

195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重點試辦信用合作社。到1956年前後,由點擴面,上海地區已是鄉鄉有農信社。“農民的小銀行”揚帆啓航,成爲上海金融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歷經風雨,初心不改。1978年,“包產到戶”一石擊水,改革自農村而起,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經濟體制改革序幕拉開,鄉鎮工業帶來農村鉅變,上海金融業跨出了新的發展步伐。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也帶動上海郊區發展。上海農信社始終服務“三農”,爲上海農村經濟、鄉鎮工業的繁榮興旺貢獻力量。

2003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作爲新一輪改革的先行者,2005年8月25日,遍及上海全市的200多家信用合作社整體改製爲上海農商銀行,成爲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制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普惠金融”之於上海農商銀行,不僅僅是監管要求和社會責任,更是戰略目標。在2019年制定的上海農商銀行《2020—2022年發展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爲使命。

以金融之水惠澤大地。從“農信社”到“農商行”,從“農信人”到“農商人”,作爲一家植根在上海已75年的百姓身邊的金融機構,上海農商銀行長期以來下沉到最基礎的社會民生領域,走村入戶、雙腳沾泥,實現對上海郊區100多個鄉鎮1550餘個行政村的全覆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而金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堅守支農助農初心,上海農商銀行持續探索與超大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走出金融助力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上海道路”。8424西瓜、南匯水蜜桃、奉賢黃桃、崇明大米、白鶴草莓、練塘茭白、亭林雪瓜……這些上海市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背後,都有上海農商銀行的“金融支農”身影。

2021年上海農商銀行啓動整村授信工作,2024年4月又開展了“全面服務鄉村振興,助力鎮村高質量發展”百日百鎮系列行動。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堅持因地制宜,提升鎮村整體服務層級。

堅持做小做散,上海農商銀行在破解普惠小微融資難、首貸難等方面深耕不輟,成立青浦、浦東、虹口、崑山等多個微貸中心,通過分級分類的審批機制,切實將普惠金融服務輸送至個體工商戶、農戶、小商小販、小店經濟等經濟社會中的“毛細血管”。

分則力散,專則力全。傳承1949年上海紅色農信事業,姓“農”不忘“農”,初心使命在傳承,傳的是農商精神,承的是普惠使命。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

風鵬正舉,爲時代轉型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七十五載雄關漫道,九萬里風鵬正舉。2021年8月19日,上海農商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從“農民的小銀行”到A股上市公司,時代進程不斷煥新,上海農商銀行積極把握時代脈搏,爲時代轉型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的源源動力。

早在2009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心,引行業之先,率先探路科技金融;2012年,上海農商銀行在滬上成立首家科技專營支行;2018年,推出“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着力打造科創服務品牌;2023年2月,上海農商銀行再次升級“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攜手社會各方提供“五專服務+六維賦能”,打造以科創企業爲核心的“鑫生態”。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爲五篇大文章之首,足以說明其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對上海而言,科技金融則是聯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促進雙向賦能的重要着力點。

做好科技金融,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上海農商銀行堅持“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務理念,更多投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進一步“向早、向小、向硬”,已逐步形成了以科創金融爲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與戶數均位列上海同業前列;服務上海近半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約三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鑫動能”庫內企業超1000家,上市及擬上市企業已超200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8月以來,“兩山理論”如同一顆綠色的種子,在中華大地萌芽、開花、結果,引領中國奮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綠色是這個時代轉型發展的鮮明本色,更是上海農商銀行的底色。近年來,上海農商銀行圍繞“打造長三角最具綠色發展底色的銀行”的戰略目標,構建以綠色金融爲底色的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體系。

爲打造ESG管理示範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在業內率先將客戶ESG風險納入投貸全流程管理,將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成綠色金融業務管理系統,推動綠色金融與科創、普惠、三農、零售金融融合發展。2022年10月,上海農商銀行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成爲上海市首家承諾遵守《負責任銀行原則》的商業銀行。

人民金融,爲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力量

2024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首次提出。

歷經75年發展的上海農商銀行積澱了歷史悠久、傳承明顯、獨具風采的精神和文化。從234家農信社到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的上市銀行,從“走遍田間地頭、說盡滬語方言、腳沾露水、衣沾泥水、身流汗水”到“尚德尚善、惠城惠民、至精至勤、共願共美”企業文化核心精神,金融文化在傳承,“傳”的是“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承”的是“金融向善、金融向實、金融向陽”的理念。而這也將成爲指引該行走出一條既充分體現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也賡續紅色基因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踐之路的“燈塔”。

近年來,上海農商銀行堅持走以人民爲中心的普惠金融發展之路,在長期的戰略堅守中,發揮普惠金融作爲基層自主治理的聚合器、政府嵌入治理的助推器、社會協同治理的路由器的“三器”作用,通過融“資”、匯“智”、建“信”,與各級政府、基層社會組織共創了“六度共治”新模式,並在實踐中形成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一元錢吃早餐”“心家園”等案例,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其中,“心家園”公益服務項目既是該行堅持以普惠金融賦能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也是企業文化核心精神的生動詮釋。

2022年,上海印發《關於“十四五”期間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的指導意見》,當年12月,上海農商銀行推出“心家園”公益服務項目,爲社區居民提供健康關愛、老年大學、社區舞臺、家庭教育、農品惠購、公益服務、居家生活、綜合金融等八大類服務,服務上海共同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心家園”融合社區居民所需、市場所盼、銀行所長,整合資源,探索將網點服務延伸到社區服務,將金融服務延伸到非金融服務,致力於社會資源的金融化整合、社會問題的金融化解決和社會需求的綜合化服務。截至目前,上海農商銀行已開設940餘個“心家園”公益服務站,基本覆蓋上海各街道、鄉鎮。

堅持“賺辛苦錢、賺專業錢、賺實在錢”的經營方式,追求超越利潤之上的更高價值追求,上海農商銀行一如既往地沉下心、撲下身,踏踏實實做好金融服務,促進商業價值和社會責任的有機統一。

以金融爲能量之源,蓄潤澤溫暖之力,回饋社會實現企業價值。上海農商銀行將賦能社會治理作爲普惠金融新的發展模式,爲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力量。正如該行一以貫之,商業銀行在發展中必須要放大格局,校準價值創造的方向和座標,以義取利,建立與民共進共贏、互利互惠的新發展邏輯和商業範式。

編輯:程大業